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216至404分,位次為225404至8382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16至404區間才能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3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5404名;
2、2021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808名;
3、2020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079名;
4、2022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3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247名;
5、2021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822名;
6、2020年安徽考生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639名;
二、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369 | 225404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392 | 108247 | 省政府 |
2、2021年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52 | 220808 | 省政府 |
2021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73 | 83822 | 省政府 |
3、2020年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16 | 220079 | 省政府 |
2020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04 | 119639 | 省政府 |
中國最好100所大學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4 | 復旦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5 | 浙江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8 | 南京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9 | 武漢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0 | 中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1 | 吉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天津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四川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16 | 南開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北京師范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西安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20 | 中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山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廈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同濟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4 | 東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東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西北工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1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湖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重慶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中國農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5 | 蘭州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6 | 華中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7 | 電子科技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8 | 西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9 | 河海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40 | 武漢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1 | 西南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2 | 北京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3 | 華中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4 | 北京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5 | 西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6 | 鄭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7 | 南京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9 | 蘇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0 | 南京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2 | 東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3 | 南京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4 | 中國海洋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5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8 | 北京郵電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9 | 湖南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9 | 上海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1 | 暨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2 | 合肥工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4 | 南昌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5 | 陜西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6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7 | 昆明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8 | 東華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9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0 | 云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1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2 | 上海財經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3 | 福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4 | 中國礦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4 | 中國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6 | 江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7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9 | 華南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0 | 燕山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1 | 河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2 | 寧波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福建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5 | 浙江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6 | 深圳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7 | 浙江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8 | 江蘇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廣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上海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長安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北京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4 | 揚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96 | 天津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7 | 山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齊魯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中央民族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100 | 太原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河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西南財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如何理解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平行志愿投檔時,先按考生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按照同分投檔排序規則排序),再按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檔到相應的院校專業組(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
只要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志愿中被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投檔后,其他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無效。如沒有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則不能投檔。
上述過程完成后,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后,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專業組。
三、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學校概況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是四川省政府舉辦、直屬于四川省教育廳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前身為1939年創辦的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現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學校是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執行院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發改委“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智慧服裝實訓基地”項目建設院校、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院校、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地處四川省成都市,占地1153畝,擁有犀浦校區(613畝)和邛崍產教園區(540畝)。犀浦校區座落在成都市郫都區犀浦鎮,成都四環路(繞城高速)北段內側,成灌高鐵、成都地鐵2號線可直達;邛崍產教園區位于邛崍市高鐵新城規劃區,緊鄰天新邛快速路和成蒲高鐵邛崍站。學校資產總值11.15億多元,圖書館有印刷型文獻82萬余冊、現刊253種、報紙18種、電子圖書48萬冊,教學、體育、活動設施完備。 育人文化 80年櫛風沐雨,學校形成了培養“工程師才能·技工身手”的育人傳統。學校秉承“服務紡織·服務社會·服務學生·服務人民”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敬業奉獻·民主和諧·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德修于正·學究于行”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范·勤·嚴·愛”的教風、“好學·善問·勤思·篤行”的學風,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兼結合的教職工900余人,高級職稱261人,其中校內教授、研究員等正高職稱47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等副高職稱148名,講師、工程師、實驗師等中級職稱240名;國務院津貼獲得者3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四川省勞動模范1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6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名、2018“天府*”天府名師1名,擔任國際會議組委委員、園區技術顧問及國際期刊編委7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2人,省教學名師4名、省師德標兵2名、省教書育人名師3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學校還特聘8名教授、26名國內專家為客座教授。 近三年,教師獲省級以上獎勵100余項,榮獲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高專英語教學優秀集體三等獎、第四屆中國外語微課大賽特等獎、全國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現場教學展示活動國家一等獎,參與信息化教學比賽、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獲得國家級二等獎5項,等等。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2-2018年全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排行中,我校位列第34位。 院部及專業 學校現有輕工與材料學院、紡織工程學院、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智能建造與環境工程學院、數字經貿與管理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外語與文化旅游學院、服裝工程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與創意學院、人文與通識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和體育工作部,學校專業以工為主,以服務紡織服裝產業為特色,面向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主要涉及輕工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土木建筑、能源動力與材料、財經商貿、文化藝術、藝術設計傳媒、旅游等專業大類。 學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省級創新創業示范課程3門。 科技創新 學校建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紡織品生態染整實驗室、全國無水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染整技術研究所、蜀錦研究中心、蜀繡研究中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軟件測試中心、纖維材料創新中心、紡織行業(西南地區)技術經濟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科技和社會服務機構;學校引進行業大師,建成袁偉蜀繡技藝大師工作室、馬德坤蜀錦大師工作室、謝宗體服裝大師工作室、賈巴子則彝族服飾大師工作室,聘請近百名國內外行業專家組建協同育人專家庫,聘請60余名企業技術能手擔任現代學徒制師傅,開展現代學徒制技能傳承和創新工作。 社會服務 學校聯合行業協會、企業、科研院所和中高職院校,整合優勢資源,謀求共贏發展,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2012年牽頭成立西南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2017年發起成立西南電梯產教聯盟、四川暖通空調職教聯盟,深化產教融合機制建設。 學校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產業園區和企業等合作,成立技術研發中心、人力培訓中心、社會實踐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等200余個,實現教學、科研與生產的深度融合。學校與四川省的彭州家紡服裝園區、樂山土主紡織園區、宜賓屏山縣生物基紡織產業園區、雅安蘆山工業集中區、廣東省的新塘、佛山西樵紡織園區等園區開展產教融合;與云南省的保山市,四川省的南充市、彭州市、色達縣、黑水縣等地方政府積極開展校地合作;與國際電梯行業巨頭芬蘭通力電梯公司聯合建成通力電梯西部培訓中心和電梯實訓基地,成立“通力班”;與京東物流成立“京東物流”訂單班;與華住酒店集團成立“華住酒店電商”訂單班;與江蘇華亞化纖公司成立“華亞英才班”;與浙江天圣控股集團設立“天圣獎學金”;與長樂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設立“恒申獎學金”;與雷迪波爾時尚服飾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服裝學院、雷迪波爾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紡專)分中心;與廣東開平信迪印染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無水印染技術創新中心”、與青神華榕印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全國多組分纖維服裝面料染整技術研發中心”,與四川意龍印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全國時尚工裝面料技術研發中心”,與杭州漢邦化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型纖維聯合研發中心”;與浙江桐廬橫村鎮合作成立“青蘋果工作室”。 國際化辦學 學校不斷擴大和深化職業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新加坡、韓國、老撾、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40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共同實施教師培訓、學生交換、學歷提升、聯合科研等交流與合作。 學校與埃塞俄比亞巴哈達爾大學紡織與服裝科技院合作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與印尼UGM大學開展教師聯合教學科研項目,開展中印英語教學體系比較研究;學校招收來自老撾、巴基斯坦、俄羅斯、加納、孟加拉、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留學生160余名。人才培養模式與質量得到多方認可。老撾瑯南塔省教育廳先后多次表彰我校教師和教學。留學生在中國-東盟漢字聽寫大賽、外國人漢語演講比賽、中國-東盟首屆學生技能大賽等競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個人單項獎多個。 學校每年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來自泰國、韓國、印尼、印度、加納、馬來西亞、老撾、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俄比亞等近20個國家的師生、藝術家來校共襄盛宴。2018年,學校牽頭成立“一帶一路”國際藝術教育聯盟,國內外72個高等教育機構、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博物館加盟。2017年起,舉辦中英合作辦學項目(藝術設計)引進和利用英方優質師資、教學資源和國際標準,聯合培養具有國際化藝術設計人才。 學校緊跟產業轉移,為“一帶一路”國家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區提供人才技術解決方案,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紡織服裝技術支持、員工培訓及培養本土化人才。學校與日本飯店協會合作,掛牌成立酒店實習基地;與老撾經濟特區管委會合作,在老撾磨丁經濟特區掛牌成立海外實訓基地;在柬埔寨萬盛印染洗水環保工業園成立“印染新技術開發中心”和“紡織服裝人力資源培訓與服務中心”,4位教師獲聘萬盛工業園技術專家。 育人成果 學校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實踐動手能力。近三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項700余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39項。 學生在2017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榮獲3項國家級一等獎;在2017年和2018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連續2年獲得特等獎;在2018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賽項中入圍國家隊,奪得全國第9名;在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三等獎。 就業質量 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連續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人社廳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評為“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據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北京)數據有限公司、成都萊弗朗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萊弗朗研究院)對我校2010-2018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我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