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重慶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四川傳媒學院在重慶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重慶考生上四川傳媒學院的分數在471至509分,位次為56222至1777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重慶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1至509區間才能上四川傳媒學院。
一、重慶考多少分能上四川傳媒學院
1、2021年重慶考生上四川傳媒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222名;
2、2021年重慶考生上四川傳媒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942名;
3、2020年重慶考生上四川傳媒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222名;
4、2020年重慶考生上四川傳媒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70名;
二、四川傳媒學院在重慶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1年四川傳媒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重慶 | 歷史 | - | 本科 | 519 | 19222 | 省教育廳 |
2021 | 重慶 | 物理 | - | 本科 | 512 | 53942 | 省教育廳 |
2、2020年四川傳媒學院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本二 | 471 | 56222 | 省教育廳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本二 | 509 | 17770 | 省教育廳 |
醫學類二本大學排名整理
排名 | 學校名稱 | 院校類型 | 批次 |
1 | 安徽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2 | 大連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3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4 | 河北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5 | 廣東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6 | 昆明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7 | 廣東藥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8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9 | 山西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0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1 | 廣西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2 | 成都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3 | 徐州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5 | 遼寧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6 | 西安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9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20 | 貴陽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1、分數優先:高考結束后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一隊,從前到后向各高校投檔,只要前一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后面的考生;
2、遵從志愿: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志愿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志愿各個省份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填報(這里以填報五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E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再投向E院校,如果E也已滿額,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檔: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于某些原因(如專業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后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三、四川傳媒學院最新介紹
四川傳媒學院始建于1997年,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原為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2001年開始舉辦普通本科教育。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的綜合類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辦學思路 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辦學方向,堅持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公益性辦學原則,堅持地方性、應用型、行業性辦學定位,秉承“博學篤行、德藝雙馨”校訓,踐行“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和“完善體制、創新機制、穩定規模、調整結構、改善條件、保證質量、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立足“媒體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主動對接、服務傳媒行業和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需求,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適應傳媒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辦學條件 學校有2個本地校區(郫都、蒲江),1個異地校區(閬中),其中:蒲江和閬中校區為學生實習實訓校區。校園總面積2397.95畝,建筑面積82.7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2億元,校園網萬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無線全覆蓋。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2.36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203.08萬冊。學校另建有“四川省圖書館傳媒學院分館”,館藏紙質圖書18萬冊,數據庫78個。學校擁有4K超高清電視轉播車、箱式轉播系統、2000多臺3D/4K高清攝影攝像設備和高端數字攝影機、3000多臺后期編輯設備和圖形工作站、大型錄音棚、大型攝影棚、藝體中心等。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17個教學單位,自有專任教師1081人。有2018-2022屆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四川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民辦高校教學名師4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委委員1人,國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軍人才1人和青年創新人才3人。 學科專業 學校開設了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藝術學、管理學、工學、經濟學和教育學等6大學科門類。有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專業2個,四川省“雙萬計劃”一流專業7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人才培養計劃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建設專業5個,省級民辦高校專業質量提升計劃建設專業4個,省級重點(特色)建設專業6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1個。 教學改革 學校入選教育部規建中心“高校數字媒體產教融合創新應用示范基地”試點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協同育人改革試點”“新時代傳媒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改革試點”院校。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人才培養 學校提出了“三融合”“五對接”“三貫通”“三層次”的“353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有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1個,四川省民辦優秀教學團隊3個;有省級精品課資源共享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6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7門,省級精品共享課程4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1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6個。 產教融合 學校建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準掛牌的“中國(成都)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成都影視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創新創業創造‘學教研產城一體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協同育人平臺。以學校為依托建設的“府河源影視傳媒科教產業園”,被列入“四川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并連續四年列入四川省重點項目;以學校區域的成都影視城,被成都市列為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學校建設的現代高科技攝影棚-成都影視硅谷攝影大棚被列入四川省“十四五”規劃(草案)。 科學研究 學校參與研制了國家廣電總局《5G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技術白皮書》《5G高新視頻-VR視頻技術白皮書》《互聯網自由視點互動視頻數據格式規范》標準、《網絡視聽節目音頻響度技術要求》標準、《網絡視聽節目視頻參數及命名規范》標準、《4K超高清電視節目拍攝制作技術白皮書》和《5G+4K/8K超高清技術白皮書》等行業標準,完成了《2018中國數字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白皮書》的編撰,承擔了“新媒體影像創作師”職業技術認證體系的研發,聯合中標了國家級重大縱向科研項目-“面向超高清視頻行業的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超高清視頻顯示終端檢測驗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一批項目。 培養質量 學校累計為社會輸送了7萬余名畢業生,服務于傳媒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涌現出了一批以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徐萍、“全國最美大學生村官”肖琳、第三屆全國好記者李丹、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一等獎獲得者鮑泰良等為典型代表的優秀校友。近三年,學生獲得國家級“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銅獎1項,省級金獎3項、銀獎5項、銅獎14項。 面向未來,學校將深入貫徹*新時代**思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堅定不移地推進內涵式發展,朝著建成特色鮮明的民辦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目標闊步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