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的分數在284至284分,位次為106610至3157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84至284區間才能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
1、2022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2021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3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906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2108名;
4、2022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2021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3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6610名;
6、2020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7、2020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574名;
8、2020年福建考生上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2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390名;
二、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 | - | 省教育廳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 | - | - | 省教育廳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32 | 92108 | 省教育廳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 | 省教育廳 |
2、2021年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 | 328 | 69906 | 省教育廳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25 | 88369 | 省教育廳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364 | 106610 | 省教育廳 |
3、2020年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06 | 86152 | 省教育廳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 | - | - | 省教育廳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451 | 31574 | 省教育廳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 | 284 | 67390 | 省教育廳 |
全國211大學完整名單
序號 | 名稱 | 省份 | 211 |
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是 |
2 | 合肥工業大學 | 安徽 | 是 |
3 | 安徽大學 | 安徽 | 是 |
4 | 北京大學 | 北京 | 是 |
5 | 清華大學 | 北京 | 是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是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是 |
8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是 |
9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是 |
10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是 |
11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是 |
12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是 |
13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是 |
14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是 |
15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是 |
16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是 |
17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是 |
18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是 |
19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是 |
20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是 |
21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是 |
22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是 |
23 | 中央音樂學院 | 北京 | 是 |
24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是 |
25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 | 是 |
26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8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9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是 |
30 | 廈門大學 | 福建 | 是 |
31 | 福州大學 | 福建 | 是 |
32 | 蘭州大學 | 甘肅 | 是 |
33 | 中山大學 | 廣東 | 是 |
34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是 |
35 | 暨南大學 | 廣東 | 是 |
36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是 |
37 | 廣西大學 | 廣西 | 是 |
38 | 貴州大學 | 貴州 | 是 |
39 | 海南大學 | 海南 | 是 |
40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是 |
41 | 鄭州大學 | 河南 | 是 |
4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4 | 東北林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5 | 東北農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6 | 武漢大學 | 湖北 | 是 |
47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是 |
4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是 |
49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是 |
50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是 |
51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北 | 是 |
52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是 |
53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是 |
54 | 中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5 | 湖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6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是 |
57 | 吉林大學 | 吉林 | 是 |
58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是 |
59 | 延邊大學 | 吉林 | 是 |
60 | 南京大學 | 江蘇 | 是 |
61 | 東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是 |
63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是 |
64 | 河海大學 | 江蘇 | 是 |
65 | 蘇州大學 | 江蘇 | 是 |
66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是 |
67 | 江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8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是 |
69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是 |
70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是 |
71 | 南昌大學 | 江西 | 是 |
72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是 |
73 | 東北大學 | 遼寧 | 是 |
74 | 大連海事大學 | 遼寧 | 是 |
75 | 遼寧大學 | 遼寧 | 是 |
76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 | 是 |
77 | 寧夏大學 | 寧夏 | 是 |
78 | 青海大學 | 青海 | 是 |
79 | 山東大學 | 山東 | 是 |
80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是 |
81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山東 | 是 |
82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是 |
83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是 |
84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是 |
85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6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7 | 空軍軍醫大學 | 陜西 | 是 |
88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是 |
89 | 西北大學 | 陜西 | 是 |
90 | 長安大學 | 陜西 | 是 |
91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是 |
92 | 復旦大學 | 上海 | 是 |
9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是 |
94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是 |
95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是 |
96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是 |
97 | 上海大學 | 上海 | 是 |
98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是 |
99 | 海軍軍醫大學 | 上海 | 是 |
100 | 東華大學 | 上海 | 是 |
101 | 四川大學 | 四川 | 是 |
102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是 |
103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是 |
104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是 |
105 | 四川農業大學 | 四川 | 是 |
106 | 南開大學 | 天津 | 是 |
107 | 天津大學 | 天津 | 是 |
108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 | 是 |
109 | 西藏大學 | 西藏 | 是 |
110 | 新疆大學 | 新疆 | 是 |
111 | 石河子大學 | 新疆 | 是 |
112 | 云南大學 | 云南 | 是 |
11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是 |
114 | 重慶大學 | 重慶 | 是 |
115 | 西南大學 | 重慶 | 是 |
雙一流大學和985211的區別
1、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于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而“一流大學建設高!焙汀耙涣鲗W科建設高!,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2、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里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半p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3、985、211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并不為社會所認可。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
三、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最新介紹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簡介 發布時間:2017-07-03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本科大學,是全國首批本科教育改革試點院校,具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統招本、?茖W歷資格。 學校始建于1992年。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逐漸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走內涵式、特色化發展道路,目標致力于把學校建成一所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本科大學。張明同志任理事長、校長,吳介軍同志任黨委書記。 學校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大學城,占地600余畝,校園建筑面積21.24萬平方米,設有人工智能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大數據與云計算學院、軟件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理工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及工程實訓中心、計算機實訓中心、電子實驗實訓中心、城軌交通實訓中心等教學機構,教學,實習(實訓)設施完備,生活設施配套齊全。 學校秉承“厚德自強,創新奉獻”的校訓和“志存高遠、向善求真”的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育人、重視理論、強化實踐”的辦學理念,發揚“勇于創新、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積極營造“朝氣蓬勃、科學素養、無悔奉公、和諧自然”的育人氛圍,遵循“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钡陌l展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提升內涵建設。 學校先后被評為“中國最具有發展潛力十佳院!、“中國十大特色院校”。,學校在全國質量媒體教育聯盟總評榜陜西榜活動中榮獲“最具就業競爭力”稱號。在第二屆(2011)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機構)推介活動中被評為“最具特色專業院校”,在第四屆(2015)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機構)推介活動中,被評為“最具就業力院!薄埫髟洪L榮獲“推動陜西教育發展突出貢獻人物”兩項榮譽等一系列獎項。 學校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學校按照“中國制造2025” 、“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大數據”等國家戰略,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根據陜西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統籌和優化學校專業體系,以陜西地區產業、技術、職業的最新變化為引導,開設軟件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應用工程、網絡工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制造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電子商務等10個陜西急需的本科專業,36個高職專業。 學校對接產業鏈,形成以智能制造工程、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應用工程、電子商務、交通運輸為主的6個學科專業群。建設以工學為主,信息類專業為特色,專業與產業高層次職業技術的專業體系。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技術、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子商務、等省級重點專業、一流專業、骨干專業為引領,以微電子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應用技術等校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為抓手,輻射帶動學校其他專業同步發展。 學校名師薈萃,英才云集。學校樹立了以人為本、教師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理念,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合理、素質優良、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21人。我校按照《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引進了一批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支持企業人員參加校內職稱評定。教師在科研立項、專利申報和論文發表上取得優異成果。 教學力量較強,教學水平較高。學校大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長期致力于創新構建“按社會需求設專業,按學科打基礎,按就業設模塊,使學生橫向可轉移、縱向可提升”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機制,努力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創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方案由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制訂;課程體系根據企業生產實際調整和改造,并根據產業技術進步隨時進行改革;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由特聘來自企業的“雙師型”教師參與指導。如西安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西安中興通訊有限公司等企業把一些生產過程融入到學校教學中,與學校共同開發教材,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工作環境與崗位。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及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穩步提高。2013年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我校在陜西省巡視診斷工作中,專家組充分肯定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水平。 學校不僅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而且下大氣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畢業的學生能夠扎根三秦,愛崗敬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過跟蹤調查問卷顯示,我校畢業生專業相關度高,就業競爭力強。據西安高新區人才交流中心統計,近5年,我校為區內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為企業骨干和中高層管理干部。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專業技能強、協作精神好、適應速度快”,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三年來,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為陜西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A設施完善,教學條件優良。2005年,學校喜遷新校區,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已建成集教學、科研、辦公、體育、生活等各種功能建筑及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校園。建有教學樓2棟,學生公寓樓16棟,實驗實訓樓2棟,工程實訓中心大樓3棟,圖書館大樓1棟,體育館1棟,學生餐廳,洗浴中心樓各1棟,各類運動場3個。館藏圖書豐富,2015年,建成工程實訓中心大樓3.6萬平方米。2013年,先后被高新區,西咸新區確定為“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各類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齊全,功能完善,適應內涵建設協調發展的需要。 學校校園文化濃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秉承“志存高遠,向善求真”的校風和以“朝氣蓬勃,科學素養,無悔奉公,和諧自然”的文化,按照“大型活動精品化;中型活動特色化;小型活動經;钡乃悸,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水平。 學校團委、體育部、學生會、各學生社團經常性舉辦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個性、特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整個校園呈現出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景象,讓學生在學校專業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實踐之余,盡可能張揚其個性、特長、使其全面發展、成長成才。我校有極具陽光氣息與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生活,各類社團繽彩紛呈,旋影電子信息協會、互聯網+協會、創新創業協會、中興社、華為社、IBM社、耕耘文學社等38個學生社團競相比艷。2012年,學校被中共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校投入逾億元,建成體育館1棟,為體育課教學及體育競賽的開展提供了條件保障。近年來,學校的足球、籃球、田徑、輪滑等多個體育團隊競逐于全省各類比賽,并取得了多項優異成績。 學校獎優助困體系完善。學校積極貫徹落實普通高校獎學金、助學金與助學貸款政策。設有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特困學生助學金3500元/年;一般學生助學金2500元/年;對家庭困難學生提供生源地無息助學貸款8000元/年。 學校建立健全了“獎、貸、助、減、免”五位一體的學生助學體系,校內外設有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學生自主自強,激勵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站在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擔當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的光榮使命,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為我國四個現代化培養一批又一批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學校始終保持職業教育屬性和特色,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走“內涵式、特色化、規范化”發展道路,奮力把學校建成“陜西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本科大學,推動職業教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為陜西經濟社會及信息產業發展和建設陜西高等教育強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為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