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要不要花錢報考志愿
志愿填報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關鍵在于你愿意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研究。如果要想真真正正填好志愿,那還是需要花費不少功夫的。
2017年浙江考生,超過47所獨立學院(俗稱三本)有高分考生報考、600分以上的考生有高達140人一段滑檔!
志愿填報會涉及到一些高招錄取政策,比如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的投檔和錄取規則,退檔的風險等等,需要家長特別留意的。一般情況下,家長由于工作忙,沒有時間去研究這些政策,而考生忙于備考復習,只管把分數考好。
所以,對于如何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如何規避高分落榜和高分低就的風險?部分家長是不太清楚的。所以他們愿意將這部分工作交給我們專業從事高考志愿填報的老師去指導。他們十分清楚專業的事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省時省事。
而且大部分父母數據對比標準缺失。
在2017年起,河北省高考合并本科二批、三批錄取批次為“本科普通批”,二本邊緣考生及三本高分考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考生雖然不再面臨究竟是在二本陣營中選“鳳尾”學校,還是在三本陣營選“雞頭”學校的困擾,但二、三本院校合并為一個錄取批次,也對考生的志愿填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都習慣用前幾年的錄取數據來進行對比分析,可選的院校多了,怎樣才能選到比較好的學校也變難了。如果志愿填報失誤,還可能造成原本可以上二本的考生最后掉到三本,原本可以上大學的考生因為報考高了,最后沒有被錄取的學校。這種方式,無疑增加了考生和家長們的院校選擇難度和志愿填報風險。
不清楚什么專業適合自己孩子
絕大部分家長都不清楚哪些專業比較好就業?哪些專業比較適合孩子未來發展?絕大部分學生自己也都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樣的?自己對學習什么感興趣?更加不了解各個專業到底是學習什么內容?未來就業怎么樣?發展的路徑是怎么樣的?所以他們愿意找專業的老師指導他們認識到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引導他們去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未來應該怎么去規劃。讓他清楚認識到各個專業的內涵,從而判斷自己是否喜歡這么一個專業。從而規避選錯專業,大學四年混混沌沌的讀過的窘境。
現在都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現在所流的淚,都是當年填報志愿腦子進的水。也就說明了選對專業,填好志愿對人的發展的重大影響。也正是有部分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愿意花錢找人填報。
家長們也需要注意好學校的“冷專業”也將遇冷。
之前填志愿??按照“學校”為單位來填報,有一些專業招不滿,采取了“專業服從調劑”的辦法。但新高考沒有“調劑”一說,以“學校+專業”為單位,大家都喜歡填報所謂的熱門專業。
12所學校、72個專業,你能填報幾個專業?
專業選擇應該以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為主導,一定要明確大約20個專業方向,這樣填報志愿的時候才有目標。
2、高考報志愿軟件推薦
其實,如果你不相信社會上的志愿機構,家長可以通過學習志愿填報的基本知識,利用第三方志愿填報參考系統,為孩子填寫合理的志愿填報,自己做決定。
在了解了所有學生的高考成績后,就可以使用市面上的志愿填報軟件,比如聚志愿。產品功能和數據都很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查詢自己能上哪些大學、哪些專業,然后按穩定的順序為學生填報志愿。
另外,在選擇應用軟件時,最好多買兩款。其實,加起來,再做數據比較,成本不高。一旦發現某所大學錄取數據與招生計劃不一致請參閱省級申請費用。這樣做可以避免由于志愿填報軟件的數據錯誤而誤導孩子的志愿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