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在廣東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41至241分,位次為297810至5667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東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41至241區間才能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一、廣東考多少分能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1、2021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學))最低分需要4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275名;
2、2021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673名;
3、2021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998名;
4、2021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451名;
5、2020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7399名;
6、2020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7810名;
7、2020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008名;
8、2020年廣東考生上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9007名;
二、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在廣東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1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487 | 60275 | 省教育廳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92 | 56673 | 省教育廳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470 | 174998 | 省教育廳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5 | 168451 | 省教育廳 |
2、2020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459 | 157399 | 省教育廳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專科 | 323 | 297810 | 省教育廳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481 | 57008 | 省教育廳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專科 | 241 | 239007 | 省教育廳 |
最厲害的醫學院校排行榜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35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7★ |
64 | 海軍軍醫大學 | 6★ |
65 | 首都醫科大學 | 5★ |
72 | 空軍軍醫大學 | 6★ |
99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6★ |
104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5★ |
105 | 中國藥科大學 | 5★ |
107 | 陸軍軍醫大學 | 5★ |
110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6★ |
110 | 中國醫科大學 | 4★ |
111 | 南方醫科大學 | 4★ |
114 | 南京醫科大學 | 4★ |
115 | 天津醫科大學 | 4★ |
122 | 重慶醫科大學 | 4★ |
126 | 河北醫科大學 | 4★ |
129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5★ |
129 | 溫州醫科大學 | 4★ |
133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5★ |
142 | 山西醫科大學 | 4★ |
144 | 廣州醫科大學 | 4★ |
153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5★ |
160 | 大連醫科大學 | 3★ |
16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4★ |
175 | 安徽醫科大學 | 3★ |
181 | 新疆醫科大學 | 3★ |
202 | 昆明醫科大學 | 3★ |
209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4★ |
209 | 沈陽藥科大學 | 4★ |
211 | 廣西醫科大學 | 3★ |
211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3★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3★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3★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2★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3★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3★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3★ |
國企為什么不承認民辦二本
民辦二本院校的師資、硬件、生源相較于公辦學校確實不是很好,縱使學校很好,教育出來的學生質量也不會很高,作為國企肯定不愿意去招這樣的人了。
因為大部分的二本都是屬于民辦本科,因為屬于民間自己創立的,所以只能是收取學費來運作學校。
還有在師資力量方面二本也是不如一本的,我國會給好的大學分配好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就連獎學金也是要很多的,這也是為什么在就業的時候,一本的學生始終是很吃香,那么985名校畢業生就更加不用說了。
三、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古都河南省新鄭市,是經教育部批準、中原華信商貿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民辦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于1997年,2008年升格為本科高校,2012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更名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辦學條件 學校不斷加大辦學投入,完善優化教學設施。現有東、西兩個校區,總占地2090畝,校舍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余元;建有游泳館、體育館、綜合運動場、學術交流中心、學生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設施;擁有實驗實訓中心(綜合實驗室)40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余元;館藏紙質圖書近270萬冊;擁有電子圖書約200萬種;有SCI、CSSCI和中國知網、萬方等中外文數據庫20多個。環境優美的新型校園、設施完善的教學條件已經形成。 學科專業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工學為主,工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文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設有17個學院(部),本科專業48個。其中河南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特色專業1個,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一流專業4個,省民辦教育品牌專業14個,省民辦高校學科專業資助項目4個,鄭州市急特需專業2個,鄭州市重點(示范)專業6個。現有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河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項,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12門,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9個,鄭州市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鄭州市教學團隊4個,鄭州市優秀基層教學組織3個。 師資隊伍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近1800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近55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7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14人,河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管理人才6人,河南省優秀教師9人,河南省文明教師8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人,鄭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師25人,鄭州市十大科技女杰1人。 人才培養 學校重視人才培養,秉承“唯實、求實、扎實”的三實精神,堅持應用型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穩步提升。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40000余人。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已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8萬余人。畢業生整體就業率位居全省民辦高校前茅,學校先后獲評“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應用技術類型十佳示范高校”等多項榮譽稱號。我校優秀畢業生張珂珂入選“2019-2020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新聞人物”,全國僅評29名,河南省唯一。學校大力支持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技能競賽,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斬獲頗豐,共計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獎項1000余項,其中國家一等獎近100項,我校王永杰同學榮獲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一等獎,引起了全國圖學界的關注。實現了學生專業技能大賽歷史性突破。學校“鄭工眾創空間”被河南省科技廳認定為鄭州市級眾創空間,被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為首批“高校眾創空間建設單位”,被新鄭市科技局認定為新鄭市級眾創空間。 科學研究 得益于集團大力支持及“科學研究攀登工程”的激發,學校科研經費、學術論文發表及引用、國家發明專利等主要科研指標繼續保持全國民辦高校領先地位。“十三五”期間,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各類核心論文近1000篇,申報國家各項專利近300項。建有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2個省市級科研平臺。據2019年7月神針數據公布的2018年全國1255所本科高校CNKI期刊論文排名中,我校在全國434所民辦高校中位列全國第八,河南第一。 社會服務 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學校以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宗旨,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路徑,密切校企校地合作,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推進產教融合;發揮工科優勢,走產學研結合道路。學校充分利用教育優勢和人才資源,履行社會服務職能,連續18年參與拜祖大典、連續3年承辦黃帝文化國際論壇,聯合市科技局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聯合市勞動保障局免費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班,建有社會服務平臺12個,近三年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7項。 國際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與加拿大荷蘭學院合作創辦“中加高爾夫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美國貝爾維尤大學、西班牙武康大學達成合作辦學共識;與泰國格樂大學合作建立“中泰研究生教育學院”,推進國內外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聯合就業。 校園文化 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秉承“勵學 敦行 明理 至善”的校訓精神、“厚德敬業 求是致用”的校風精神和“永不言棄 永不言敗 永不言悔”的鄭工精神,落實“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為推進學校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學校積極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最美鄭工人”等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大學生社會實踐、三下鄉、雷鋒活動月等社會奉獻活動,有利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更提升了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黨建思想 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高度重視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證了學校教學、科研、學科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營造了團結進取、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學校黨委被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優秀民辦學校”、“河南省平安校園”、“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等榮譽稱號。 歷經歲月沉淀,民辦教育之花經久彌香,學校始終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在聚焦內涵建設上常抓不懈,實施守正出奇、品牌致勝的發展戰略,開拓學校發展新途徑,加速提升我校質量化、品牌化、智能化、國際化水平,不斷增強學校綜合實力和知名度,為創建“百年名校”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以上數據截止到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