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武漢紡織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武漢紡織大學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專業在河北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9317名;
2、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福建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7657名;
3、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山東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4682名;
4、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5200元/年;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河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3210名;
5、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5200元/年;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河南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8888名;
6、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辦學地點陽光校區)專業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0678名;
7、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專業在廣東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4911名;
8、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重慶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2611名;
9、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卓越班)專業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459名;
10、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在海南省份2022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6101名;
二、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23 | 6597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557 | 64604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在校本部就讀)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505 | 8533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10 | 7931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490 | 4274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18 | 4358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492 | 4104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453 | 6546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76 | 110413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42 | 94510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39 | 8797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98 | 10957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陽光校區。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 555 | 9253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陽光校區。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 559 | 9560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41 | 4656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63 | 44689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29 | 4818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518 | 6688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511 | 4765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495 | 45890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470 | 4602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505 | 49314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43 | 32470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59 | 2901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46 | 2692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520 | 42793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 534 | 8468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 542 | 92589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34 | 69640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 523 | 10205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65 | 5704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591 | 53210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49 | 5320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5200元/年;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22 | 9888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辦學地點陽光校區)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學 | 559 | 1335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辦學地點陽光校區)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32 | 5067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地點陽光校區)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37 | 46103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19 | 45204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辦學地點:陽光校區)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95 | 6655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30 | 93409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20 | 8491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484 | 88904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含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陽光校區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20 | 11257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理工類,4年,5200元/年,在陽光校區辦學,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473 | 5173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理工類,4年,5200元/年,在陽光校區辦學,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471 | 5420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497 | 4307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理工類,4年,5200元/年,在陽光校區辦學,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408 | 9057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54 | 1809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63 | 1559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海南 | 理科 | - | 594 | 10508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62 | 1757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45 | 3853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06 | 3910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548 | 2886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00 | 4261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464 | 4430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494 | 37959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486 | 36271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461 | 4418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12 | 42736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504 | 46243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456 | 2826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480 | 2616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491 | 26837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450 | 3041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1 | 青海 | 理科 | - | 345 | 14892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年收費5200元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0 | 青海 | 理科 | - | 393 | 9725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 | 2019 | 青海 | 理科 | - | 416 | 8783 |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類專業(包含專業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 2022 | 青海 | 理科 | - | 351 | 14227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南湖校區)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86 | 100777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南湖校區)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93 | 114387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48 | 3022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20 | 江西 | 文科 | - | 561 | 6654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62 | 27641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江西 | 文科 | - | 570 | 645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50 | 2505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530 | 35807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 533 | 86422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或 化 | 527 | 94247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52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59 | 63644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570 | 1508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5200元/年)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593 | 51170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560 | 10833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59 | 43868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52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518 | 105128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南湖校區)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學 | 558 | 13652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南湖校區)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40 | 46265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地點:南湖校區)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548 | 866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地點南湖校區)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39 | 44982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556 | 8448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23 | 43058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辦學地點:南湖校區)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498 | 64483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79 | 13258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77 | 13035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569 | 16101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南湖校區)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46 | 59174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南湖校區)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542 | 11784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南湖校區)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554 | 5884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南湖校區)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560 | 10089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南湖校區)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574 | 53194 |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南湖校區)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524 | 73997 |
三、武漢紡織大學介紹
武漢紡織大學是國家首批“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十大時裝名校。學校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照《武漢紡織大學章程》,開展自主辦學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學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訓,弘揚“自強不息、經天緯地”的大學精神,以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為戰略目標,堅持特色發展,實行開放辦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堅持“一元領先、多元并進、突出特色、協同發展”的學科建設思路,營建良好的學術生態。設有18個學院(部),涵蓋理、工、文、法、經、管、藝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建有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艾F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文化”2個學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重點建設,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實施領軍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0余人,省級各類人才2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12人。學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擁有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完善“五育并舉”育人格局,構建“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大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培養“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6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近年來,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完善學生指導和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成長環境,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