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西農業大學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的分數在475至525分,位次為80757至1412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5至525區間才能上江西農業大學。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江西農業大學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歷史(歷史+(化或生))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662名;
2、2021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歷史(歷史+(化或地))最低分需要5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091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952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757名;
5、2022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483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646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物理(物理+(化或地))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686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江西農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555名;
二、江西農業大學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西農業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本科 | 520 | 15662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2 | 15059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地) | 本科 | 524 | 14456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5 | 14146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75 | 80757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87 | 72250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87 | 72250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8 | 64483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9 | 63769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504 | 60266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9 | 56739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西農業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地) | 本科 | 545 | 18091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本科 | 549 | 16711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1 | 15952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4 | 70646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04 | 65544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1 | 61826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3 | 60757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515 | 59686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西農業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500 | 66555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525 | 14129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填報什么叫專業組
高考志愿專業組是指想報考的專業。
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考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選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績位次,位次是按普通類所有考生總分排定,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專業志愿組填報方法是什么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圍內的院校及專業
無論高考如何變化、錄取模式如何改變,志愿的競爭歸根結底仍然是分數的競爭,平行志愿錄取規則的第一條就是“分數優先”。因此,考生及家長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認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數段內具體包含著哪些院校以及專業可供選擇。
對照院校及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條件的選項
在志愿準備過程中,不要忽視了擬填報志愿的選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檢索范圍內選考科目不符合的選項,避免誤填報。
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未來規劃,進一步縮小報考范圍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數段內,都有大量的院校及專業可供選擇。在這個步驟當中,可以繼續使用排除法,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首先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歡且不愿就讀的專業,其次通過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讀的地區。最后不愿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或高收費專業的考生,直接排除該類招生專業等等。通過設置排除選項,就可以迅速縮小考生的報考范圍,減輕報考壓力。
做好“沖、穩、保”搭配,明確局部志愿功能
以首選科目為物理的570分考生為例,該名考生在“沖”志愿設計當中,可能會遇到部分“雙一流建設”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門專業和省屬熱門院校的強勢專業,此時,他所需要做出的選擇是個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門專業還是去選擇省屬院校的熱門專業。
在“穩”志愿設計當中,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自己心儀的院校、心儀的專業數量不夠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當中擴大選擇范圍的問題。在“保”志愿設計當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對應保底志愿中哪些性價比更高,哪些更適合考研、升學,哪些更有利于未來就業的問題。
高考提前批可以報幾個學校
一般情況下,各省都會要求第一志愿只能報一個,至于第二志愿就分成兩個平行志愿,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報考多個學校,專業選擇上也會提供更多的選擇。
提前批并不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發生沖突。如果提前批次沒有被錄取的同學,是完全可以等著本科一批二批接下來的錄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省市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并且提前批次面向招生的種類也很多。像是在貧困地區進行招生,或者是部分學校給提供一些貧困生名額,再根據考生的成績和各項考核標準來擇優錄取。
三、江西農業大學最新介紹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農業農村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位于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占地面積1.6萬畝。校園風景秀麗,景色宜人。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溯源于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1908年更名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創辦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昌大學,1952年組建江西農學院。1958年創辦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1968年更名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1969年江西農學院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合并。1980年11月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 學校育人體系完備。現設有17個學院,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3557人。學科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教、藝等9大門類。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59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4個江西省一流學科,11個省級一流專業,1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 學校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有在職教職工185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占教師總數80%以上。擁有以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代表的國家級人才80人,以井岡學者特聘教授為代表的省部級人才228人次,以國家“*”教學名師為代表的國家級優秀教師7人。擁有國家級創新團隊、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省級創新團隊、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共計18個。 學校科技創新體系特色鮮明。組建了江西省首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建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以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預備隊、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產教融合重點創新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31個。擁有全省唯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擁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省級重點智庫等高水平科研平臺 9個。 學校辦學成就卓著。堅持教學科研共同發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建校以來,累計培養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35萬余人,涌現出7名院士,17名省部級領導干部,30多位大學黨委書記、校長,100多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等杰出人才,畢業生大多數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推廣等領域的骨干力量。學校與全省80%以上的縣市區建立了戰略合作、科技合作關系,推廣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及現代農業技術。“十三五”以來,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62項。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 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深入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戰略,大力推進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建設,努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江西篇章,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截止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