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蚌埠學院在湖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的分數在453至489分,位次為121010至8912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3至489區間才能上蚌埠學院。
一、湖南考多少分能上蚌埠學院
1、2022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010名;
2、2022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7624名;
3、2022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5502名;
4、2022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281名;
5、2021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058名;
6、2021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167名;
7、2020年湖南考生上蚌埠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123名;
二、蚌埠學院在湖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蚌埠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53 | 12101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5 | 107624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7 | 105502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9 | 103281 | 省政府 |
2、2021年蚌埠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88 | 93058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0 | 91167 | 省政府 |
3、2020年蚌埠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489 | 89123 | 省政府 |
說提前批是個坑的原因
之所以說提前批是個坑是因為有以下缺點:
1、容易出現高分低就。提前批的壞處是并非所有提前批院校都是重點大學,報考有可能出現高分低就的情況。一旦被提前批錄取,就不能再參與其他本科等批次的錄取了。
2、職業前景受限。提前批包括師范院校、軍隊院校、司法院校、警部院校等其他一些綜合大學的某些專業,一般說來提前批是沒有壞處的,因為這只是考生的一個選擇,是為那些有志于軍隊,師范的考生提供一個機會。同樣的,如果你被師范或軍隊或司法等院校入取,將來你從事這些職業的可能性將會很高,想半路跳槽或者自己下海的話就會比較困難些了。所以總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有意于參軍,當法官律師或教師等,你可以考慮提前批,若沒有此意愿的話,還是填好第一志愿吧。
高考提前批可以報考哪些院校
提前批招生類別主要為:軍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部分院校的小語種專業;國防生;特殊類院校;藝術類、體育類院校等。
1、提前批次考生入學后,待遇及畢業證與一本學生沒有任何區別,但以下信息需要注意:
免費師范生:畢業后需回生源所在省工作。
免費醫學定向、其他定向生:此類院校學生畢業后有定向單位接收。
小語種考生:畢業證和其他待遇與一本學生相同,提前批選拔特的是對此類學科有興趣的人才。
基地班和實驗班:例如大連理工大學想在提前批招收優秀的學生而設立的實驗班。
2、提前批次可以報考軍隊(國防生)院校
該類學校絕大多數錄取的是一本以上的學生,招生中有注明,一定要看好,畢業后確保分配到部隊、上學期間還有助學金。軍校國防生需要政審、軍檢和面試,如果錯過了相關程序,就不具有報考資格了。
3、提前批次可以報考招飛(民航)院校
飛行技術需要在高考前參加了學校的提前單獨考試,通過者才有機會報。
4、提前批次可以報考公安、司法院校
公安司法類:該類學校大多二本以上可以報考,但是畢業不包就業,能否到公安司法系統工作有變數,謹慎選擇。
三、蚌埠學院最新介紹
蚌埠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創辦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原蚌埠教育學院、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職工大學三校合并的基礎上組建;2011年8月,學校管理體制由“省市共建、市管為主”,上劃為“省市共建、省管為主”;1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9 年被確定為碩士研究生培養省級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1128畝,校園建筑面積37萬m2,申報待建3.10萬m2,固定資產總值6.50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2億元,紙質圖書136.77萬冊、電子圖書75.21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1339種,建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9個。 學校現有5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等七個學科門類,設有14個二級學院(教學部),全日制在校學生14627人。學校現有教職工883人,其中專任教師666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0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等22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省級教壇新秀20人。 學校堅持貼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全面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高等教育新理念,深入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入選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第二批示范建設院校,與企業共建中交協物流產業學院、豐原生物工程產業學院、博智深學人工智能學院、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等4個產業學院,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8項。2017年以來獲批省級一流品牌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高水平教學團隊3個、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計劃項目8個、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 學校堅持協同創新,致力服務社會,與蚌埠市人民政府、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共建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并列入省政府與中科院全面創新合作項目,建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實驗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另有蚌埠市重點智庫(淮河文化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等5個市級科研平臺,校地、校企共建4個省級科研平臺。2017年以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20項;獲批專利授權163項,其中發明專利21項,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2項。 學校穩步推進開放辦學,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與美國、泰國、意大利、匈牙利、韓國等國家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現開設有中外合作辦學專業2個,在校生76人。學校以服務國家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為重點,建有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蚌埠分中心,是全國總工會“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和安徽省教育廳農民工培訓重點院校。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篤學、重行、修德、立才”的校訓精神,致力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效。近五年來,學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線穩居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前列,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3%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學校連續3年獲評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連續2年獲評安徽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在安徽省省屬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中連續4年獲評“優秀”等次。 步入新時代,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基本遵循,以持續深化教育教學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抓手,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而奮斗。 (2019年10月24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