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建立一個長效活動機制
全力形成“三促三帶三創建”長效活動機制,即:促進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帶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一批民族團結模范;促進民族間互尊互學互幫,帶動技能素質提升,創建一批就業創業典型;促進脫貧脫困、脫離極端思想影響,帶動勤勞致富,創建一批感黨恩、跟黨走的標兵。
二、明確五項主要任務
(一)廣泛宣傳黨和國家對新疆人民的關懷厚愛,深入開展“知黨愛、感黨恩、跟黨走”宣講。
(二)全力倡導正信正行,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
(三)積極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突出“交往交流互動”。
(四)積極幫扶結親戶,突出“結窮親、用真情”。
(五)爭取人心、凝聚人心、團結群眾,積極為“四個努力實現”和“一個良好局面”貢獻最大力量。
三、確定參加人員范圍
(一)自治區經信委機關各處室(局、辦)、直屬事業單位和自治區各行辦,共計430名干部職工(截止2019年10月31日實有人數),其中:廳級干部16名、處級干部213名、科級及以下干部職工201名。
(二)自治區經信委垂管的各地州(市)無線電管理局,參加所在地州(市)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三)自治區經信委直屬的新疆輕工學院在本學院,在不同民族之間,以師生結對子的方式,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四)鼓勵、支持自治區經信委系統退休干部職工,以自愿為原則,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四、落實六項活動的要求與措施
(一)結對認親
1、結親要求:全員參加,做到“全覆蓋、不遺漏”;領導示范帶頭;統一組織開展;整村推進實施;輕工學院以“三進兩聯一交友”形式開展結對認親。
2、結親措施:(1)進一步摸清結親戶家庭基本情況,分門別類登記造冊,按照貧困程度進行排序;(2)按照“職級越高的干部與越需要幫扶的家庭結親、經濟條件較好的干部職工與收入較低的家庭結親、文化程度越高的干部職工與教育程度越低的家庭結親”的原則,對應確定每名干部職工的結親戶;(3)建立“結對認親”信息數據庫,實行專人管理,實現查詢、統計、更新等功能,并在委門戶網站進行公示;(4)印發“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聯系手冊,督促干部職工做到每次活動有記錄、有反饋、有落實、有報告;(5)印制“連心卡”,發至每位干部職工和結親戶,加強互動。
(二)經常走訪
1、走訪要求:單位集中組織與家庭自行走動相結合;進村訪親與請親進城相結合;見面走親與經常聯系相結合;干部訪親與家庭成員普遍交往相結合。
2、走訪措施:(1)迅速啟動2019年首批結對認親、見面交流;(2)2019年年內,分批落實全員首次結對認親、見面交流;(3)開通網上見面交流平臺;(4)以兩個月為一個周期,以“訪民生、解民憂”“促民安、助民富”“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落實2019年全年6次“見面走親”活動;(5)開展2019年“首府走親”活動。7月份,利用暑假假期,組織部分結親戶子女到首府走親。12月份,利用農閑時節,組織部分結親戶到首府走親。
(三)互學語言
1、互學要求:堅持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并重;堅持互學語言與感情交流并重。
2、互學措施:(1)制定“雙語”學習計劃。建立“每周一句、每月一課、每季一評”制度,以支部為單位,搭建雙語學習平臺;(2)開展專題學習。以《維吾爾語基礎教程》為“雙語”學習基本教材,《日常維吾爾語速成》為輔助教材,干部職工堅持每天自學半小時。截至2019年12月31日前,分別組織“日常溝通交流”、“問候、介紹、贊美”、“打電話、訪家做客、交通”、“集市、商店、購物”、“民族宗教、風俗習慣、農業生產、治安保衛”等五個方面內容的雙語專題輔導學習;(3)搭建“雙語角”平臺,組織干部職工每月開展雙語交流,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干部職工利用QQ、微信等形式進行交流;(4)加強少數民族結親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力爭到2019年年底,少數民族結親戶家中至少有一人能進行簡單溝通交流。
(四)關愛幫扶
1、幫扶要求:情感融入,交流交往;力所能及,量力而行;勵志扶智為主,物資幫扶為輔;綜合施策,精準幫扶;個人幫扶為主,集體幫扶為輔。
2、關愛幫扶措施:(1)建立關愛幫扶任務清單;(2)突出個人幫扶,開展“學一句語言、拉一次家常、做一次宣傳、干一次農活、獻一份愛心、解一個難題”結對幫扶活動;(3)輔以集體幫扶,突出產業扶貧;(4)生產關愛幫扶;(5)就學關愛幫扶;(6)就醫關愛幫扶;(7)就業關愛幫扶;(8)綜合施策,豐富關愛幫扶內容。
(五)開展活動
1、活動要求:堅持集中組織與支部微行動相結合;堅持日常與節慶相結合。
2、活動內容(按時間順序列出2019年至2019年主題活動)
(1)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趣味運動會(已舉辦);(2)舉辦“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專題講座;(3)組織開展“迎新年”聯誼活動;(4)舉辦“迎新春”聯誼活動;(5)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道德講堂;(6)開展民族宗教政策學習活動;(7)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8)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宣講報告會;(9)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座談會;(11)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征文活動;(12)開展學唱跳少數民族歌舞活動;(13)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14)與住地社區開展民族團結共建活動;(15)開展“我們的節日”聯誼活動。(2019年度之后的活動另行安排)
(六)表彰獎勵
1、表彰要求:在獎項設置上堅持整體與單項獎相結合,評選時間上做到日常與年度相結合,激勵手段上做到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2、表彰程序:以支部為單位,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評選審批的方式進行。
3、表彰獎項:(1)委“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進集體稱號;(2)委“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進個人稱號;(3)“雙語”學習進步獎、“關愛幫扶”貢獻獎、“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組織獎。
4、表彰結果運用:對獲得榮譽的單位部門,在年終考核評選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對獲得榮譽的干部職工,在年終考核評選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等方面重點傾斜,在職務晉升、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學習培訓等方面優先考慮。
五、加強領導,強化保障
(一)成立自治區經信委系統“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
(二)健全工作機制:1、建立定期研究工作制度;2、建立工作例會制度;3、建立督查工作制度;4、建立信息報送制度;5、建立考核評價制度。
(三)強化活動保障:安排好干部職工結對走親時的住宿、翻譯、車輛、車票預訂、資金等各項保障工作。
(四)加強宣傳引導:1、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及時宣傳推介典型模范、優秀事跡和經驗做法,強化輿論引導;2、每年組織1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經驗交流會,營造學習典型、爭做模范的濃厚氛圍。
篇二
為全面落實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精神,扎實推進和田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基,和田地區結合實際,制定下發《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實施方案》,對“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明確。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確保人員力量、資金投入和工作效果。
二是要求各縣市、各部門單位主要領導要經常聽取活動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做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專門機構全力抓,其他部門配合抓。
三是結合實際,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與扶貧幫困等活動相銜接,制定詳細周密、便于操作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方案。
四是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結對認親、上門走訪,帶頭開展好活動。11月底前全地區行政事業企業單位干部職工全部完成結對認親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制度,把活動開展情況納入本地、本部門、本單位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建立日常聯系機制,制定整體規劃和階段性計劃,建立聯系檔案和臺賬,完善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定期督促指導,及時通報情況。
六是開設專題專欄,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報道以*同志為*的*對新疆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視關心,宣傳*關于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
七是宣傳地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大意義、具體舉措、進展情況、實際成效;宣傳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典型。
八是打造一批民族團結示范點,建設一批民族團結示范街,配套一批民族團結宣傳牌,力爭建成民族團結示范區。
九是精心組織開展好結對認親工作。積極幫助“一對一”結對認親戶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困惑,精準開展扶貧幫困和教育引導工作。
十是實行“一對一”結對認親,“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每人至少結對認親1戶(駐村管寺干部、學前雙語教育支教人員由派駐縣市安排每人至少結對認親1戶),援疆干部每人至少結對認親1戶,實現干部職工結對認親全覆蓋。
十一是每2個月至少開展1次與結對認親戶走訪見面交流活動,既要“走下去”,也要“請上來”,既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幾對幾”。
十二是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學語言、互學習俗、互學經驗、互學精神、互通信息。
十三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干群聯誼、單位內部走親訪友、宣傳發動群眾系列活動。
十四是及時到結對認親戶家中了解情況、調查研究,切實做到“四個清楚”(家庭情況清楚、發展目標清楚、就業技能清楚、各項需求清楚)。
十五是真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幫助解決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等燃眉之急,做到一次結親、終生結緣。
十六是真心幫助實現精準脫貧,幫助結對認親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協助落實項目資金和小額擔保貸款,鼓勵引導他們積極掌握就業技能,支持幫助他們發展庭院經濟、畜牧養殖和核桃、紅棗等特色林果種植,確保貧困戶如期脫貧。
十七是真心幫助解除思想認識困惑,引導結對認親戶增強主體意識,主動摒棄“等、靠、要”依賴思想,切實樹立起“我能行、我能干、我能富”的堅定信心。
十八是進行定期督促指導,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活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強化活動組織管理,嚴明各項紀律。
十九是一年一總結、一年一表彰。推選出一批“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
二十是對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的單位和個人,在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中,實行嚴肅問責追責。
篇三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動員大會精神,加強加深局機關各族干部與聯系村群眾之間交流交往交融,努力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按照市委要求,結合本局實際,現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計劃
一、充分認識開展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貫徹落實 *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關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力抓手和載體,是筑牢各族人民生命線,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渠道,是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的迫切需要,對密切黨群關系,夯實基層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總體要求
以 *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關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區貫徹落實 *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精神,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動員大會精神和中共吐魯番市第一次代表大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市財政局全體干部與聯系村群眾之間主動交友結對子,增進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牢牢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觀念,形成各族干部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濃厚氛圍。
三、主要任務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為主要結對形式,以“交朋友”、“結親戚”、“手拉手”、“心連心”為宗旨,在局機關干部與聯系村群眾之間,重點是聯系村困難家庭、“四老”人員、宗教人士、失聯人員和重點人員親屬、流動人口以及特殊群體,每人結對認親至少一戶,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通過宣傳 *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經常走訪,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幫扶就業、增收脫貧,互學語言等活動,增強干部職工、聯系村群眾民族團結意識,增進民族感情,以實際行動和形式多樣的活動,樹立各族群眾“一家人”思想。
四、組織機構和人員安排
(一)組織機構
組 長:艾爾肯哈木提(黨組書記、副局長)
副組長:杜漢偉(黨組副書記、局長)
王旭紅(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平(黨組成員、副局長)
玉素甫杜尕買提(副調研員、經建科科長)
成 員:盧 剛(辦公室主任)
張新梅(人教科科長)
李阿榮(黨支部組織委員)
艾比拜派祖拉(辦公室副主任)
(二)人員安排
為切實做好與聯系村群眾結對認親活動,分二個組具體實施。
1、魯克沁鎮木卡姆村“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由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艾爾肯哈木提同志負責。
2、魯克沁鎮英夏村“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由黨組副書記、局長杜漢偉同志負責。
五、活動內容
(一)召開結對認親現場會
在魯克沁鎮英夏村、木卡姆村召開與聯系村群眾結對認親現場會,簽訂結對認親連心卡,開展認門、認親活動。(由單位統一組織,于10月21日前完成此行工作)
(二)常態化開展結親活動
1、堅持每月開展1次與結對認親戶見面交流活動。通過入戶宣講、拉家常等方式增進與認親戶感情。
2、通過經常通電話、發微信、聊QQ等方式加強聯系溝通,切實掌握認親戶家庭成員思想動態、生產生活狀況。
3、組織開展進城、相互進家做客交流活動,增進相互了解,增進親情友情。
4、按照節氣時節,由單位統一組織到聯系村結對戶家中干農活(埋、挖、修剪、采摘、晾曬葡萄等),也可自行聯系前往。
5、春節、古爾邦節、肉孜節期間要互相走訪看望,開展家庭聚會。
6、紅白喜事要互相幫忙和參與。
(三)經常性開展文化活動
1、由單位統一安排,每季度組織局機關干部職工與魯克沁鎮英夏村、木卡姆村認親戶開展互觀互學和經驗交流活動,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2、由單位統一安排,每月到魯克沁鎮英夏村、木卡姆村與認親戶集中開展1次文化活動,通過文藝演出、趣味運動會、播放電影、惠民政策、法律法規宣講、家鄉對比變化教育等活動豐富群眾生活。
3、每年統一組織2次結親戶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企業、合作社參觀、學習,促進結親戶解放思想,開拓眼界。
(四)深入開展“去極端化”教育
各分組、結對干部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通過“一對一”、“一對一戶”、“一組對多戶”的方式,常態化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宣傳自治區黨委11號、28號、地委28號文件精神,宣傳“二十一條”禁令,深刻揭批“ ”反動本質,戳穿“圣戰殉教進天堂”的荒唐謬論,引導結對群眾自覺遠離宗教極端。
(五)扎實開展幫扶就業、增收脫貧工作
1、結對干部要理清認親戶發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結親戶外出務工、參加技能培訓和就地創業,促進結親戶脫貧致富增收。
2、結對干部要認真梳理結親戶在生產生活、就業、就學、就醫方面存在的困難,認真填寫走訪記錄,個人能解決的要盡快解決;不能解決,需要協調的先在分組小組內討論解決,切實不能解決的提請局黨組研究解決,梳理的問題由各分組一月統計一次,做好臺賬記錄。
(五)加強互學語言
1、將互學語言與日常學習相結合,加強局機關干部雙語學習,堅持每天一句話,每年進行2次測試。
2、局機關干部要切實加強雙語的自身學習,增強與結親戶的語言交流,通過語言增進感情。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局機關全體干部要充分認識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實現自治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市委、市政府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舉措,是財政干部講政治、顧大局的重要體現,全局干部要上下一心,服從安排,相互配合,不折不扣的做好結對認親活動。
(二)健全機制、強化落實。辦公室負責印制《“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交友記錄本》(人手一冊),各分組要制定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細化方案和活動臺賬,每月做好總結向局黨組匯報,局黨組每季度召開點評會,通報活動開展情況。
(三)嚴明紀律,落實責任。局機關干部在結親走訪中要注意尊重結親戶意愿,尊重風俗習慣,把握方式方法,注重溝通交流,以增進感情,增進認同感,幫助致富增收為主。嚴禁擺架子、擺身份、官僚作風,嚴禁走過場、一陣風,形式主義。活動開展將作為干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職務晉升和維穩補助,綜合治理、精神文明、民族團結獎勵發放評比內容,嚴格考核,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四)收集資料,做好宣傳。各分組要做好各項活動、圖片等檔案資料的收集歸檔,年底統一交辦公室存檔。開展活動要及時上報信息,由辦公室統一上報。
篇四
為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精神,根據《自治州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實施方案》(伊州黨辦廳字〔2019〕50號)要求,結合奎屯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著眼戰略全局,認識重要意義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力抓手和載體,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渠道,是保障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的迫切需要,對于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創建成果、實現民族團結創建全覆蓋、營造民族團結濃厚氛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夯實基層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全市各單位(部門)、廣大干部職工要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意義,認真落實自治區、自治州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部署,深刻領會陳全國書記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會上的講話精神,嚴格按照市委的統一安排,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各族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二、把握基本要求,明確主要任務
(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地走*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和陳全國書記在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廣大干部職工和各族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感情,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奎屯。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教育引導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觀念,人人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自覺融入到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環境中去,使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努力形成單位爭創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人人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人人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氛圍。通過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在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使奎屯的民族團結恢復到歷史最好時期。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主要任務
1.通過集中學習、座談討論、知識競賽、小品大賽、文藝演出等形式,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通過宣傳祖國的變化、新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的變化、百姓衣食住行用的變化、身邊人的故事等方式宣傳黨的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以*同志為*的*的關懷厚愛,感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支援,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2.加強法律法規尤其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全民法治意識,營造法治環境;通過反暴力、反恐怖宣講,組織參觀監獄、“現身說法、反哺社會”宣講等形式,做好“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提高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能力,堅決與“三股勢力”作斗爭;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完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的作用,充分發揮清真寺和宗教活動教育管理服務管委會和宗教活動場所教育管理服務片區管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社區黨員、退休職工、志愿者的作用,充分發揮樓棟長、單元長、十戶長的作用,把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會管理結合起來,協調推進宗教人士、宗教活動、宗教場所、信教群眾的教育管理服務,加強入戶走訪排查,做好“起名、割禮、婚禮、葬禮”四項活動服務管理,特別是要做好“起名、念尼卡、葬禮、為亡人過乃孜爾”等活動的服務管理。
3.在落實好“三有三抓三做”(有固定人員,有充足資金,有良好工作環境和設備;抓氛圍、抓活動、抓選樹;做好計劃、做好督查、做好考核)要求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制作展板、張貼宣傳標語和粉刷民族團結墻體畫、墻體標語,電子屏滾動播放民族團結內容,在城市主干道、小廣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在民族團結“九進”活動(進機關、進街道<鄉>、進<社區>村、進企業、進學校、進軍<警>營、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團場連隊、進景區)全覆蓋上下功夫,每個單位都要按照伊犁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點“八個一”(一個優秀的解說員、一部高質量的專題片、一份精煉的匯報材料、一套完善的檔案資料、一個濃厚的宣傳氛圍、一套順暢的觀摩流程、一個突出的工作亮點、一個精美的宣傳折頁)要求,結合單位實際和考核細則,按照示范點要求營造人人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濃厚氛圍。通過講“民族團結一家親”故事、出版“民族團結一家親”畫冊等形式,推動多層次、多方位的交往互動,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社會氛圍多做工作。
4.積極幫助“一對一”結對認親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自內心地把他們當朋友、當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謀他們所需,幫助他們盡快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5.積極為“四個努力實現”和“一個良好局面”做貢獻。通過結對認親活動,爭取人心、凝聚人心、團結群眾,努力實現奎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奎屯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開創奎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三、確定參與范圍,豐富活動內容
(一)參與范圍
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學校,駐市單位、部隊、企業。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參照執行。
(二)活動內容
1.結對認親。漢族同志聯系基層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同志聯系基層漢族或少數民族群眾,漢族同志也可以聯系漢族群眾。結對認親要本著雪中送炭、解憂幫困的原則,把困難家庭、“四老”人員、宗教人士、思想工作任務重、失聯人員和重點人員親屬、流動人口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特殊群體作為結對認親的重點。結對認親本著務實管用有效的原則,對原第一書記、第一主任和單位結對幫扶的困難戶原則上不做調換,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與各族群眾廣泛交朋友,至少與1戶以上其他民族群眾家庭結對認親。市機關單位(部門)各級干部與1戶以上其他民族群眾家庭結對認親,可在單位“訪惠聚”聯系社區(村),也可與單位干部之間結對認親。各類學校開展學校之間、班級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結對認親活動,大力開展“六進”(進處室進教研室、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進家庭)“三進兩聯一交友”(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系學生、聯系家長,與學生交朋友)和“十二同”(學習同步、語言同學、課間同樂、用餐同桌、住宿同舍、競技同場、歌舞同臺、節日同慶、困難同渡、民俗同尊、制度同守、和諧同創)活動,加強各學校之間的工作管理交流、班級之間的互動互學交流、教師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師生之間的思想幫帶交流,促成教育系統各族師生之間的“大融合”。駐市部隊、公安隊伍開展與街道(鄉)、社區(村)等基層單位之間的“根連根、骨肉情”結對幫扶認親活動,確保軍地警民相互有聯系、有溝通、有互動;駐市單位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統一部署開展結對認親活動;企業全體干部職工要開展內部民漢職工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街道(鄉)、社區(村)等基層單位之間的結對認親活動。企業管理部門負責所管轄企業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2.經常走訪。堅持每兩個月開展1次與結對認親戶見面交流活動。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要結合調研活動積極開展走訪;正科級及以下干部要合理安排時間,積極開展進村入戶、走訪慰問活動;各單位(部門)要統籌安排好見面交流活動。扎實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不給結對認親戶增負擔、添麻煩。要充分利用電話、QQ、微信、易信等各種途徑,經常通話、聊天談心,切實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員的思想動態、生產生活狀況。
3.互學語言。要鼓勵各族干部群眾互相學習語言,少數民族干部群眾要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族干部群眾學習和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各族干部群眾都要自覺學習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相互尊重民族風俗習慣。
4.關愛幫扶。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幫助結對認親戶選準致富門路、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幫助解決困難家庭的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5.開展活動。在結對認親的基礎上,各單位(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積極組織本單位(部門)干部職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六互”活動(互吃一次飯、互送一件小禮品、互辦一件小事、互教一項小技術、互提一個醒、互學一句話),與結對戶照一張合影,并擺在辦公桌上;建一本結對工作手冊,記錄每一次的活動開展情況。原則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每月開展1次,學校每周開展1次,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活動,帶頭與各族干部職工交往交流、融洽感情、增進友誼。
6.表彰激勵。一年一總結,一年一表彰。對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及時表彰獎勵,對表現突出的優先提拔使用。
四、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推進責任
(一)提高認識,廣泛動員。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事關奎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單位(部門)要高度重視,廣泛動員,層層召開動員大會,積極發動,開展活動,形成合力。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單位(部門)要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擺上重要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奎屯市成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統戰部(民宗委),負責統籌協調此項工作。市委組織部要重點做好對象確定、人員統計和結對認親戶的登記工作,確保全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全部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做到“不少一人,全員參與”。
(三)統籌規劃,穩步推進。各單位(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機構,結合實際,與扶貧幫困等活動相銜接,制定好活動規劃、完善好活動方案、明確措施、穩步推進。奎屯市黨政機關要先行一步,立即行動、結對認親、上門走訪;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率先垂范,帶頭開展好“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各類學校、醫院等相關單位也要結合工作實際分批逐步推進,科級以上干部職工在11月底之前完成結對認親工作,開展走訪慰問,其他干部在12月底之前完成結對認親,并開展走訪入戶活動。
(四)建章立制,保持常態。建立完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機制,明確活動的目標、任務,實現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建立聯系檔案和臺賬,完善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
(五)及時總結,宣傳引導。各單位(部門)要及時發現、認真總結“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提升活動水平。市委宣傳部要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自治區和自治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政府的舉措,大力宣傳“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先進經驗、積極成效,大力宣傳活動中涌現出的典型模范、優秀事跡,在全市上下形成學習典型、爭做典型、創先爭優的社會濃厚氛圍。
(六)加強督導,推進落實。市“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組織、績效辦等有關部門,對各單位(部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情況進行定期督促指導;各單位黨組織負責本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督查;開發區、各街道、開干齊鄉、教育局負責本單位及行政和行業管理范圍內活動督查,確保層層抓落實;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活動情況將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通報活動開展情況。
各單位(部門),駐市部隊、兵團七師、駐市單位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并于11月8日之前報市“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篇五
為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和自治區、自治州、庫爾勒市“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精神,根據自治區、自治州、庫爾勒市《關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實施方案》,現結合我鄉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哈拉玉宮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順利實施,成立哈拉玉宮鄉“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領導小組,人員組成如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統戰民宗辦,辦公室主任由艾散江?夏衣丁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熱依木?亞森兼任,工作人員統戰、民宗辦人員。
二、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意義
*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難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新疆最大的群眾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的重要論述,強調了民族團結的極端重要性,指明了加強民族團結的方向和路徑,是做好新形勢下新疆工作的重要遵循。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再動員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有力抓手和載體,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渠道,是保障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的迫切需要,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夯實基層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全鄉各村、各站所、鄉屬各單位及廣大干部職工耍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把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三、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充分發揮廣大干部職工和各族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感情,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為哈拉玉宮鄉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奠定民心基礎。
四、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觀念,人人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自覺融入到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環境中去,努力形成人人爭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人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入人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氛圍。經過全鄉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2019年7月底前創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鄉”,使哈拉玉宮鄉的民族團結恢復到歷史最好時期。
五、主要任務
(一)積極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以*同志為*的*的關懷厚愛,感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支援,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二)積極做好“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認真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提高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能力,堅決與“三股勢力”作斗爭。
(三)積極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推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互動,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社會氛圍多做工作。
(四)積極幫助“一對一”結對認親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自內心地把他們當朋友、當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謀他們所需,幫助他們盡快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五)積極為“四個努力實現”和“一個良好局面”作貢獻。
通過結對認親活動,爭取人心、凝聚人心、團結群眾,努力實現哈拉玉宮鄉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實現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開創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良好局面,使民族分裂分子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藏身立足之地。
六、活動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