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遼寧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宜春學院在遼寧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的分數在438至528分,位次為73387至1382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遼寧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8至528區間才能上宜春學院。
一、遼寧考多少分能上宜春學院
1、2022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948名;
2、2021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135名;
3、2022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387名;
4、2021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229名;
5、2020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277名;
6、2020年遼寧考生上宜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824名;
二、宜春學院在遼寧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宜春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471 | 18948 | 省政府 |
2022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438 | 73387 | 省政府 |
2、2021年宜春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524 | 15135 | 省政府 |
2021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473 | 54229 | 省政府 |
3、2020年宜春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本科 | 472 | 54277 | 省政府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本科 | 528 | 13824 | 省政府 |
高考350分能上哪些本科大學
錄取分在350分左右的部分本科大學名單
大學 | 錄取批次 | 錄取最低分 |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 本科 | 350分 |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 本科 | 350分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 本科 | 350分 |
遼寧何氏醫學院 | 本科 | 350分 |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 本科 | 350分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本科 | 351分 |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 本科 | 351分 |
大連科技學院 | 本科 | 351分 |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 本科 | 351分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本科 | 352分 |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 本科 | 352分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本科 | 352分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本科 | 353分 |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 本科 | 354分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 本科 | 354分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本科 | 355分 |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 本科 | 355分 |
鄭州大學 | 本科 | 355分 |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根據專業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耙痪W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三、宜春學院最新介紹
宜春學院地處贛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譽,是國家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宜春風光旖旎,交通便利,滬瑞高速、杭長高鐵、浙贛鐵路穿城而過,明月山民用機場四通八達。 宜春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創辦的宜春大學。2000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宜春師范?茖W校、宜春醫學?茖W校、宜春農業?茖W校、宜春市職工業余大學合并升格為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 學校現有本部校區、北校區和新校區三個校區,占地近2000畝。全日制在校生17938人,F有教職工1540人,其中,專任教師1057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43.05%以上,博士、碩士占專任教師比例81.93%以上;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江西省“雙千計劃”項目人選等省級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學校外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陳仙輝院士等100多名高級專家為客座教授。 近年來,學校的辦學聲譽穩步提升。2007年,學校以“良好”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被批準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2015年,獲批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2018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教育部評估專家組評價宜春學院是“一所區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極具發展潛力的地方應用型大學”;學校連續5年獲得省、市綜治先進單位,連續多年獲得節能、計劃生育、信訪等方面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現有19個教學院,有教育學、醫學、農學、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藝術學、歷史學11大學科門類,有省級“十二五”重點學科4個;有省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5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重點基地)6個、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 學校努力提升辦學層次。從合并建校之初的以?茖I為主,發展到現在以本科專業為主,2018年停止專科專業招生。現有本科專業69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特色專業2個,教育部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省特色專業8個;國家“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省“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有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2個。2017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獲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學院項目試點學校;2019年,學校成功入選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建設學!。近5年來,我校獲批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教育部新農科、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3項,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2門,省級高校課程育人共享計劃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7門思政微課入選推送至學習強國平臺;獲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獲批文化和旅游部“雙師型”師資人才培養項目1項;獲批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00多項;出版教材40余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指導學生在全國和全省各類學科競賽中榮獲國際獎項20多項,國家級一等獎100多項,省級一等獎240多項。 學校大力推進科研強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學。近5年來,教師年均科研經費超6萬元,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0余項,其它各類項目1500余項;獲省級以上成果獎29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1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100余部;在生物醫藥、美容醫學、兩系雜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作為贛西地區辦學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學、篤行”的校訓,圍繞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要求,踐行“地方性、應用性、開放性”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五有”人才。據不完全統計,贛西區域60%的中小學校長、醫療機構負責人和鄉鎮領導干部都是宜春學院畢業生;學校培養造就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國優秀教師”劉軍等為代表的眾多社會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辦學實力和較深厚的辦學底蘊。 學校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建有86個學生社團;建有尚能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天工創客空間等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先后建設了25個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示范園,64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17年,學校獲批“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獲批“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學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教育機構開展合作交流辦學,推進了交換生、教師研修等項目的實施,為師生共享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搭建了廣闊平臺。2018年,經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準,與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國家級漢語教學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填補了學校孔子學院建設的空白。2020年,與俄羅斯薩馬拉社會與師范大學合作舉辦的音樂學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得教育部批準,實現了學校首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零的突破。目前,學校在校留學生人數有322人,主要在我校接受臨床醫學、動物醫學等專業教育。 進入新時代,宜春學院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推進“四個回歸”,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走創新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特色發展之路,開放辦學、服務地方,著力打造事業發展的“升級版”,開啟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新征程。 (以上數據截至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