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266至266分,位次為25358至2169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66至266區間才能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青海考生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358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696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006名;
二、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272 | 25358 | 省政府 |
2、2021年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296 | 21696 | 省政府 |
3、2020年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266 | 23006 | 省政府 |
新高考地區怎樣填報志愿
1、實事求是。
新高考地區的考生要根據高等學校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希望就讀的高校和專業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慮、統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確填報志愿的基礎,志愿不要偏高,但也不要偏低,偏高容易脫離實際,難以實現自己愿望,偏低影響將來發展與成才。
2、拉開梯度。
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在同一批次內選報院校志愿時,相鄰兩個順序志愿之間應有一定的“差異”。即第一志愿院校選定后,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欄內選報的院校一般應是連續幾年內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這種差異不是指兩所院校錄取線的不同或兩所院校知名度的差異。
新高考填報志愿拉開梯度有助于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如果按照這種差異選報志愿,排在后面的院校順序志愿發揮作用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3、留有余地。
新高考地區的填報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報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報第二志愿時不要集中于同一層次,應注意拉開檔次。同時,做到有進有退,退是為了進,在專業上退是為了院校上的進,在院校上的退是為了專業上的進,要充分留有余地,以爭取更多的錄取機會。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高考平行志愿是高校招生錄取投檔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的多個院校仍有自然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時排列的院校自然順序依次進行的。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平行志愿的內容和數據,可在訪問“高考助手網志愿”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三、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創建于1958年的中山醫學院肇慶分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廣東省唯一的公辦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六十年櫛風沐雨、幾代師生砥礪前行,在半個多世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醫專人始終秉承“大醫精誠、知行合一”的校訓,“勤教、嚴繩、精業、濟世”的校風,“德高為范、學高為師”的教風,“勤學、睿思、精誠、至善”的學風,開拓創新,不斷攀登,累計培養各類衛生專業人才8余萬名,為廣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校端州校區、鼎湖校區、新區校區3個校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億元以上,館藏紙質圖書66.8萬冊;有三級甲等、三級、二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各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3所,婦幼臨床學院1所,校外實習單位180余個;建有公共基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藥學、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老年健康服務、醫學影像技術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學校生命科學館是廣東省和肇慶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學校針對區域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薄弱、人才缺乏等問題,充分發揮面向基層培養衛生健康人才的辦學優勢,以現有的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中醫學(治未病方向)、健康管理等專業為基礎,構建公共衛生專業群及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開設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老年護理等健康服務類專業。目前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護理、助產、藥學、中藥、藥品經營與管理、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衛生財會統計、中醫骨傷、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老年護理等18專業,形成了應用醫學類、公共衛生類、健康服務類學科專業體系,其中7個專業為國家及省級重點專業,全日制專科生11000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總數640人,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57.97%;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59%;雙師型教師占55.94%。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師資隊伍已達到本科院校辦學標準。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大醫精誠、仁愛之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醫學人才已成為學校的鮮明特色,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護理執業資格考試一次通過率達99%以上,臨床助理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達70%以上,居于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近年來,培養了廣東高校唯一的“中國好人”盧佩勉;身殘志堅,奮發成才的陳慧;公交車上搶救危重病人,被佛山市政府表彰的優秀畢業生張嬋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近年來,學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主動承擔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牽頭建立了“廣東省醫藥衛生高職教育聯盟”“廣東省醫藥衛生中高職對接合作聯盟”,建立廣東省醫藥衛生專業教學標準和專業建設標準,探索實踐中高職銜接、現代學徒制和特色學院建設,成績顯著。學校不斷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內部治理結構現代化,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學校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衛生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解剖學會虛擬現實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廣東省高職教育醫藥衛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5個主任、副主任委員單位。學校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試點基地”“廣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先進單位”。2020年5月6日,“金蘋果”高職高專評價結果,學校在全國472所醫藥衛生類學校中名列全國第5位,臨床醫學專業排位在全國第3位;2020年聚志愿版高職高專綜合實力排行榜,學校在全國高職高專排名89位。 新的歷史時期,學校積極響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發展需求和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灣區的需要,正在省、市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積極參與創建廣東公共衛生與健康醫學院(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