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 只為了更好
今天,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迎來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緬懷英烈的腳步我們卻從未停歇。今天,我們以最高的國家禮遇,去緬懷那些為了爭取國家獨立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只為了告訴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有國才有家,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因為昨天的苦,我們方知今天的甜。時光回到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東三省隨后淪陷,成為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更是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巨大的民族災難接連不斷,南京大屠殺、生化實驗、“三光政策”……多少無辜的中華兒女在慘絕人寰的摧殘中飽受煎熬。但偉大的中國人民并沒有屈服,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從黃浦江邊的硝煙四起,到吳淞口的血色彌漫,再到平型關重挫日軍……經過14年的抗戰,在付出了3500萬軍民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的慘痛代價,終于迎來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國度,不再為了生死存亡而疲于奔命,是因為有了偉大的祖國,有了強大的人民軍隊。勝利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去挑起仇恨,而是要通過不斷重溫這段歷史,讓歷史的鐘聲時刻去敲響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多做和平的傳播者、維護者、踐行者。
因為今天的甜,我們方知明天的美。也許有人會講,那段歷史離我們有好長好長的距離,今天的我們,既不愁吃、也不愁穿,還懷念那段歷史干嘛。正所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當前,我們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個百年夢想奮勇前進,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前行的道路上并不平坦,脫貧攻堅戰雖然取得了舉目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深度貧困和持續鞏固都需要我們花費更大的功夫;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挑戰,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尤其需要更細更實;還有中美的貿易之爭,核心技術的短板掣肘,需要我們進一步重視基礎研究等等。時勢造英雄,平凡也偉大。生活在幸福的國度,我們能做的不應該是思考如何奢華地去享受,而應該是立足自己的崗位,學習先烈們的英勇獻身精神,把祖國的召喚放在首位,時刻講奉獻,把每件細小的事情做得更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愧對這個國家,不愧對這個時代。
每當深情的《獻花曲》響起,望著那些浮雕上堅毅的面孔,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就流下來,因為內心珍藏著一個深沉的愛,那叫我和我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想每個中國人,都能如《八佰》電影中所說:丈夫許國,實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