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榆林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的分數在417至484分,位次為91213至2132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17至484區間才能上榆林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榆林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8963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8872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213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130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818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榆林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321名;
二、榆林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榆林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23 | 88963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58 | 23130 | 省政府 |
2、2021年榆林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17 | 88872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65 | 24818 | 省政府 |
3、2020年榆林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49 | 91213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84 | 21321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錄取了還能復讀嗎
高考每年的招生都是有計劃。也就是說名額是固定的,如果考生填了這個志愿被錄取了,然后不去就讀,選擇復讀,這就是浪費了招生的一個名額。所以如果考生選擇復讀,那么就盡量選擇不要填報志愿。
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長都存在這樣一種心理。就是先填報了再說,看錄取結果再決定是否復讀。只能說非常不提倡這種行為,不僅是占據名額,對于考生的誠信也有一定的影響。目前一些省市針對這種情況,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將一些被錄取后不去大學報到的學生的這種不誠信的行為,記錄在檔案中。
一本和二本的區別
一本大學綜合整體實力要比二本大學強一些。
最大的區別會體現在學校的師資力量上,一本本科學歷無論是教學設備和教師的選擇都非常的高,當然在教學質量以及素質上也會高很多。
但是就算是綜合整體水平強,并不代表著各個專業都是強,當然,報考院校時不管是一本學校還是二本學校都要知道自己的專業在學校情況好不好,了解清楚后再報考本科院校。
一本大學的具體培養方案跟二本大學會有些不同。
其實二本確實有些專業不錯的,從專業一方面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但是,二本本科學歷選擇好比較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
不管是什么學歷都要看自己的實力以及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就業前景會更好的。
一本大學的學校平臺通常比較不錯,學生的視野會比較寬廣。
一本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在校園風氣高要求學習氛圍下,不會去浪費時間的,而且在校園校風的作用下還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般而言,能夠考出一本大學的學生,他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基礎也會比較好,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通常會有比較大的優勢,所以在就業的時候競爭力也會比較強。
三、榆林學院最新介紹
榆林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管、文、理、農、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從綏德師范走來,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23年。綏德師范是播種西北革命火種的地方,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2萬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為副國級領導,60多位校友成為新中國黨政軍高級干部,8位校友擔任過中共陜西省委書記,70多位校友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這里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貢獻。毛主席曾親筆為綏師同學題詞“奮斗”,習仲勛為綏師題詞“革命英才的搖籃”,校友齊心曾為學校題詞“西北革命策源地”。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陜西省確定為一流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單位,被教育部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學校現有榆陽、綏德和科創新城三個校區,設有15個二級學院,55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72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95人,專科生972人,碩士研究生197人,聯合培養研究生20人。學校在職教職員工1153人,其中專任教師852人,正高職稱103人,副高級職稱376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者926人,博士學位182人。學校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聘任6名兩院院士和2名*,有國家“*”專家1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陜西省先進工作者1人,陜西省“三五人才”入選專家1人,特支計劃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30余人。 學校是國家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獲批國家新工科、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3個;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7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其中學術學位1個,陜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4個。學校現有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陜北歷史文化博物館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四主體一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個,省級青年科技創新團隊2個,市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臺47個。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綜合競爭指數中位居全國第10位,軟科排名由過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堅持開放辦學,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波蘭、西班牙、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合作關系。與英國胡弗漢頓大學、俄羅斯羅蒙諾索夫北方(北極)聯邦大學等聯合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與西安交通大學等6所高校簽署了對口支援協議;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聯合培養農業推廣碩士和工程碩士;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西北大學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與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榆林分院、與華為合作共建華為ICT學院、與華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學學院,在科學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秉承“深化產學研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思路,緊密結合地方產業和行業需求,凝練了“轉戰陜北紅色文化”“陜北白絨山羊品種選育”“農業節水”“潔凈煤技術”“陜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產出了一批高水平應用型科研成果,解決了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批關鍵性難題,被推廣運用于榆林社會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5年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學校連續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顯著成績先進單位”,是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院校、陜西能源化工人才培養基地、陜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陜西省首批應用型大學轉型試點院校和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院校、陜西省文明校園和平安校園、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創新城校區規劃 3540畝土地打造獨一無二的沙漠公園大學,首期1180畝土地已無償劃撥到位,建設資金已列入榆林市財政預算,2021年9月舉行了榆林學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暨新校區開工儀式。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榆林、面向陜西、輻射周邊的辦學定位,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大內涵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和水平,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榆林大學努力奮斗。 (數據截至2021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