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東北財經大學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的分數在516至550分,位次為26369至155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16至550區間才能上東北財經大學。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東北財經大學
1、2022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63名;
2、2022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A1):理科最低分需要5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104名;
3、2021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72名;
4、2021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A1):理科最低分需要5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369名;
5、2020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95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A1):理科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489名;
7、2022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50名;
8、2020年山西考生上東北財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76名;
二、東北財經大學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東北財經大學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51 | 12263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16 | 26104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59 | 1550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31 | 4420 | 省政府 |
2、2021年東北財經大學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72 | 9872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23 | 26369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86 | 1690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61 | 3979 | 省政府 |
3、2020年東北財經大學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94 | 10195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1 | 552 | 25489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77 | 1676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1 | 550 | 4656 | 省政府 |
填志愿滑檔了怎么辦
滑檔后可以選擇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后,各省(區、市)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余缺計劃數向社會公布,供尚未被錄取并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留在這個批次的最后一個機會。所以如果你不幸滑檔,征集志愿是很重要的補救方法。
滑檔后可以選擇復讀
鑒于第一種方法可能會去到不喜歡的專業和學校,你也可以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已經具有一定實力,再來一年的話,要調整心態,才能給自己更大的提升空間。
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高考本科和專科的志愿填報時間有所不同,本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在考后20天左右,也就是本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大約在六月底,專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在七月份左右,志愿填報的時間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持續三四天左右。
合理估分,理性定位
分數永遠是志愿填報的關鍵因素。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省模考、校排名等,尤其高考后要通過高考估分,知曉自己所處的報考批次和大體上在全省的位次,制定自己的升學路徑。
高考分數的本質是全省排名,即考生位次,位次是平行志愿規則下投檔的核心依據。高考分數決定考生在全省排名,決定在哪個批次填報志愿,也就是可以進入哪個層次的大學就讀,同樣決定考生在某個批次中挑選大學和選專業的優先權。
查看計劃,篩選大學
在估分和合理定位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確定的專業類別,提前查閱上年度招生計劃,如考生處于一本線上,就可以篩選出上年度在省市招錄有自己喜歡專業的一本高校,然后初步排除那些顯然不想去和顯然去不了的大學,形成自己志愿填報的大學備選庫。
三、東北財經大學最新介紹
東北財經大學以“培育卓越財經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是一所突出經濟學、管理學優勢和特色,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學校始建于1952年,原名為東北財經學院,由東北財政專門學校、東北銀行專門學校、東北計劃統計學院及東北人民大學財政信貸系、會計統計系合并組建,校址在沈陽。其后,東北商業專科學校、東北合作專科學校,東北人民大學的工業經濟專業和東北工業會計統計專科學校的工業統計、工業會計兩個專修科,并入東北財經學院。1958年,東北財經學院與沈陽師范學院、沈陽俄文專科學校合并,組建遼寧大學。1959年,原東北財經學院的主體,即計統系與財政系,以及部門經濟專業的一部分教師從遼寧大學遷出,與位于大連的遼寧商學院合并,成立遼寧財經學院。遼寧財經學院是文革期間全國唯一完整保留的財經類本科高校。1979年劃歸財政部管理;1985年更名為東北財經大學;2000年,劃轉到遼寧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201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坐落于美麗的海濱城市遼寧省大連市,總占地65萬平方米。多年以來,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推進精致東財建設,學科專業追求精品,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追求精益,師資隊伍追求精銳,人才培養追求卓越,校園建設追求精美,是遼寧省重點支持的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遼寧最美校園”“遼寧省文明校園”。 學校堅持一流本科教育與卓越研究生教育并重,致力于培養財經特色突出,具有優良品德、人文情懷、科學素養、國際視野,富有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卓越人才。學校是國內最早擁有碩士研究生(1981年)、博士研究生(1986年)培養資質的財經院校之一,“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以“新經管”學科建設引領創新創業方向,以產學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形成了以“產學合作、專創融合、師生共創”為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2019年度榮膺教育部“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7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901人,研究生7115人。此外,學校還有成人、網絡等高等教育形式,是教育部首批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網絡教育試點單位之一。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六十余萬各級各類人才,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學校現有41個本科專業,在全國各省份均為一批次招生,其中有24個專業按9個專業類招生,錄取分數連年居于遼寧省前3名、東北三省前5名。在教育部一流專業“雙萬計劃”中,有22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全部本科專業的53.66%,29個本科專業獲批省級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全部本科專業的70.73%。在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中,學校有12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92門課程獲評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建設中,學校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5項,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教育部來華英語授課品牌課程3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成果數量在全國財經高校居于前列。 學校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統領,著力突出學科群的戰略地位和引領功能。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2%-5%行列;工商管理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5%-10%行列;統計學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A-,進入全國5%-10%行列;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B+,進入全國10%-20%行列。財政學、產業經濟學、會計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及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國家級特色重點學科”,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6個一級學科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A類。 學校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6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自主設置16個);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新聞傳播學10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73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含自主設置18個);有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法律、翻譯、新聞與傳播、漢語國際教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游管理、工程管理16個類別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我校工商管理、會計專業學位進入全國A類行列。 學校持續完善“引育用相結合、老中青全覆蓋、各崗位人才全面發展”的人才工作體系,現有教職工1776人,其中專任教師951人(含教授192人、副教授406人),入選國家級人才支持計劃、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稱號25人,通過特聘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進高水平人才29人。2021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 學校堅持“頂天立地”的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方針,堅持科研精品化導向,緊密結合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和現實問題,及時追蹤改革前沿和動態,積極服務國家、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研成果質量顯著提升,科研精品不斷涌現。學校連續12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量位居遼寧省高校第1名和全國財經高校前列。學校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多部學術著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四個一批”人才作品文庫,多項成果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校積極推動學術交流活動高端化、品牌化,“星海論壇”等高水平學術會議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學術影響。學校出版社是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國家一級出版社。學校主辦多種高水平學術期刊,其中《財經問題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CSSCI來源期刊,《產業組織評論》是CSSCI來源集刊,《東北財經大學學報》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擴展期刊。 學校現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財政部共建基地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遼寧省委省政府省級重點新型智庫2個、遼寧省高等學校新型智庫5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遼寧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4個,牽頭成立省校企聯盟1個,有省級創新團隊20個。以各級各類科研平臺為依托,學校積極推動財經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承擔了一大批重大、重點決策咨詢類科研項目,多項資政建議得到國家和省級領導肯定性批示。為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學校設立了培訓與繼續教育學院、高級管理者發展與培訓(EDP)中心,為企業、政府和行業的人才培養和人才發展服務。 學校早在20世紀80年代即開始實質性國際交流,于1994年啟動中外合作辦學,并逐步形成“高標準、國際化”的辦學思路。截至目前,學校與世界27個國家和地區的129所高等院校、8個國際機構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關系,與其中50余所大學開展著長期穩定的交往合作。學校有國內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研究基地,建有孔子學院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研修基地,并與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合作共建出國留學培訓基地。 學校是國內首家參與并獲得“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認證”的高校,現有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薩里國際學院,開展“留學不出國”的全日制本科與研究生教育;有6個分別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英國奧斯特大學合作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并牽頭構建了中英合作辦學聯盟。學校與多所國外大學分別合作共建孔子學院。學校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大學項目合作伙伴,會計學專業通過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的全面認證,薩里國際學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兩個雙學位專業獲得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財務管理雙學位專業通過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IMA(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PFA(英國特許公共財務會計師公會)和ICAEW(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的認證。學校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