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分數在342至405分,位次為127517至4257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2至405區間才能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517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921名;
3、2021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0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573名;
6、2021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7、2020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520名;
8、2020年陜西考生上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二、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50 | 127517 | 省教育廳 |
2022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42 | 122921 | 省教育廳 |
2021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13 | 42573 | 省教育廳 |
2021 | 陜西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05 | 54520 | 省教育廳 |
2020 | 陜西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有哪些
線差法
線差法的“線”是指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也叫省控線。例如一本線,二本線等等。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
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為避免偶然性,專家建議中采用院校近幾年的平均線差(即線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
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或位次來選擇填報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選院校或專業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擬報院校才有錄取機會。
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是從高到低按照排名來進行的。如果我們選擇志愿也這樣做,得出的結果就比較具有參考價值。位次法的機理是在全省考試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如果用來評價院校,那么錄取線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
被學校錄取不想去怎么辦
1、如果錄取已經結束,或省里面、錄取學校不允許學生主動要求退檔,那么考生即使不去學校報到,也需要將錄取通知書保存好,復讀高考報名時可用來證明你不是高校在校生。
2、如果已經報到,想去復讀,就要讓學校注銷大學學籍,然后才能再次參加高考報名,因為,目前國家的政策是不允許高校在校生參加高考報名的。
并且,如果已填報了某所大學,而且高考錄取通知書已經來了,又不想去就讀,基本上是可以的,對來年復讀報考基本沒有影響。
但是,部分省份明確規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學錄取后,又不去報道,造成高考招生名額的浪費,會將其計入誠信檔案,會影響來年某些大學的錄取。打個比方:如果復讀后,明年填報高考志愿“A大學某專業”,假設該專業只招收1名同學。而你和另外一名同學的高考分數恰好相同,而他是應屆生,那么該院校則會優先錄取他,因為你上一年高考被錄取沒有去就讀,有記錄在案。
三、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南昌,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置,具有獨立頒發國家高等教育學歷資格的全日制應用型本科高校,始建于1984年。 學校貫徹“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鑄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以“健全人格+復合專業+實踐能力”的“三元育人”為根本特色,圍繞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型城鎮化及現代服務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構建了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干,人文與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內設:人工智能學院、軟件與區塊鏈學院、智能制造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國際商務學院(阿里巴巴數字貿易學院)、財經學院、現代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音樂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光華寶石礦物資源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以及“三元育人”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系統科學研究室、責任動力學研究院、軟件開發研究中心、學前教育研究中心、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產學研發展中心。 學校在校生18900余人,擁有占地1600余畝的園林化校園,館藏紙質圖書151.6萬冊,電子圖書138萬冊。學校以市場為導向,提供全面、多樣化的實用課程,建有人工智能、通訊、軟件開發、建筑、機電、機器人、3D打印、財經、物聯網、汽修、藝術教育、音樂等多個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實訓基地,與阿里巴巴、華為、中興、大族激光、達內、用友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建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開設本專科專業70多個,校企合作專業達到80%以上,職業培訓項目近100項,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改革的開拓者、排頭兵。 學校擁有一大批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級中青年骨干教師、全省高校優秀教師和省級金牌講師,建有省一流建設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和多個省級精品課程。學校創意打造的“揚帆啟航”“春暖應科”“感動應科”“浴星湖大講堂”等文化活動為學生張揚個性,發揮潛能,歷練才干提供了自由的舞臺,學生獲得省級、國家級獎勵達2000多項。 辦學至今,學校已累計為社會培養逾15萬名各類畢業生,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學校以其鮮明的育人特色和突出的辦學成績先后榮獲“南昌市文明單位”“江西省優秀學院”“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江西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2011年,學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確立為首批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三元育人”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3年,設于高校內的全國第一個合唱基地落戶我校,2015年學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確立為江西省首批應用型轉型發展本科高校,2018年學校團委成為江西省三年來唯一被團中央評選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的大學校級團委,2020年阿里巴巴集團牽手學校聯合建立江西首個阿里巴巴數字貿易學院。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