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的分數在190至215分,位次為280738至19763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90至215區間才能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0738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6937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9817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3382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7637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4069名;
二、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203 | 280738 | 省教育廳 |
2022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192 | 213382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190 | 256937 | 省教育廳 |
2021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201 | 197637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348 | 229817 | 省教育廳 |
2020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215 | 204069 | 省教育廳 |
填報平行志愿有什么技巧
1、合理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報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報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高考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范圍中,合理、有序組合院校志愿。
一般來說,平行志愿填報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原則。
沖一沖:把有希望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A志愿;
穩一穩:把與自己成績“門當戶對”的學校作為B志愿;
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績稍低點的學校作為C志愿。
不過,要注意的是,“沖一沖”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亂沖,當然某些省份志愿有幾十個上百個,少數幾個亂沖也無妨。
同時各志愿間要拉開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愿填報過高(比如多個平行院校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就可能導致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全部落空。
2、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報在平行志愿的前列。由于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當考生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檔條件時,計算機系統會將考生電子檔案投檔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因此,考生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同時填報的專業志愿不要過少。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專業,當考生檔案被投檔到招生院校后,就有可能因總分或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服從院校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受限等原因,面臨投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高考分數怎么查排名
考生可以找到本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一般旁邊會有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也可以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登錄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這個表格來確定自己的名次。
所謂“一分一段”,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獲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文理科分開排名,每一個分數段上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通過一分一段表,考生可以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績在今年全省同科類考生中的位次(排名),再對比預填報學校往年校線分數所對應的位次,如果兩個位次一致和相當,填報后錄取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兩者相差過大,落選的可能性就大。
找準位次,應該比單純比較分數更準確。因此,考生不能僅憑分數填報志愿,而應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績排名作為填報參考。
三、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國家教育部備案,面向全國招收國家任務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隸屬廣東省教育廳,學院申請升格本科已納入《廣東省高等學校設置“ 十三五” 規劃》。2017年10月,學院的升本工作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廳專家組的現場考核,經省高等學校設置專家委員會評議通過,并將學院的升格材料上報教育部。 學院坐落在南海之濱的中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北部灣新興科技工業城市——湛江市,這里人文薈萃,景色美麗,交通便利,水陸空交通網絡直通全國各地,是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圓夢之地。 千畝生態園林式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優雅,常年綠樹成蔭,四季繁花飄香,威武將軍山、俏麗日月湖把校園點綴得絢麗多姿。學院辦學用地1590畝,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圖書館、行政大樓、高標準的學生公寓、高校示范性餐飲中心、藝術館,網球場、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室內外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等。學院實訓中心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具備教學、培訓、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生產五位一體功能。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基地234家,覆蓋所開設的全部專業。基礎設施按20000人的辦學規模配套建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為支持學院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國家發改委為我院下撥了專項實訓設施建設資金。學院正在建設先進的“廣東奧克體育中心”,內設“勞麗詩跳水館”等。 學院秉承“生態文理、人文文理、特色文理、品牌文理”的辦學理念,設有教學單位“七院一部”,共67個專業。現有學生12650人,教職員工815人,其中專任教師673人、“雙師型”教師409人。正、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占34.41%,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57.81%,聘請了30多位著名專家、教授為學院的特聘教授和學科帶頭人;引進了50多名知名度高的專家、教授為各專業課程帶頭人;每年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使教育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拓展視野,提升文化涵養。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榮獲了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累計16人次。 學院高度重視教研與科研工作,設置有“粵西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嶺南文化研究中心”“廉江市電子電器研發中心”“廣東文理發展研究中心”“茗龍茶學研究所”“嶺南廉江紅橙研究所”“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等,并制訂相關政策,對教師取得教研、科研項目及成果給予經費支持與獎勵。近年來,我院教師主持或參與省級立項課題37項。師生在各級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61篇,編寫教材36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32項,其中“太陽能LED廣告牌”“節能印刷機裝置”等十多項已被企業轉化應用。學生參加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200多人次。 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致力推進校企合作,建有6個校辦工廠和一大批校外實訓基地,培養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敬業創新精神,特別在組織管理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深受用人單位好評,近年來就業率達98%以上。 學院一直堅持“全環境育人”,打造園林意境生態校園,種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名貴植物3000多種共計20多萬株,山水花木、石橋樓閣,皆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景觀元素,構成了豐富多彩、意境優美的校園景觀。 學院致力于培育健康、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每年舉行一次大型校園文化藝術節,43個學生社團積極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懂得感恩,善于分享,學會發展。學院“醒獅隊”多次參與社會大型活動;我院學生每年組隊參加“香港國際武術節”“湛江國際龍舟邀請賽”“珠海全國龍舟邀請賽”并取得好成績;組織學生參與“廣東省運動會”“東盟博覽會”“中國國際海洋博覽會”“紅橙旅游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擔任志愿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和綜合素質。 按照國務院、省教育廳和學院的相關規定,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學生資助體系,通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及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南粵扶殘助學工程、退役士兵教育資助、學院獎學金、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勤工儉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失學。學院還設立了“ 勞麗詩獎學金"(最高50000元),表彰獎勵品學兼優、創新創業、國際交流和各級職業技能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2006年以來,學院獲得“全國文明單位”、“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省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園林式單位”等榮譽。各級領導和教育界專家多次來校視察,對學院的立體育人環境和人才培養特色非常贊賞。大批德才兼備的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學生、家長、社會給予學院高度的評價。 2017年7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同志,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時蒞臨學院考察,對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學院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正確,學院建設上檔次、很大氣;學院專業發展以理工科為主,為廣東省建設所急需的大量理工科人才提供了輸送保障;學院面向全國廣泛招生,有利于不同地區的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更好地為全國各地培養人才。 目前,學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以昂揚的斗志,科學、務實的態度,和“以申促建、以申促改、以申促管、申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求進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以建設特色鮮明的本科職業院校為奮斗目標,致力辦人民滿意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