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對記者表示,今年全面推行大病醫保制度。專家認為,在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滿負荷”運行且統籌層次較低的背景下,大病醫保各地籌資能力差別較大、壓力不容小覷,同時,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給大病醫;鹂沙掷m性帶來挑戰,如何控制費用增長值得關注。
今年力爭開始支付待遇
“全面推行這一目標有兩個層面,一是各地全部出臺政策,二是全部實施政策并開始支付待遇,我們的理解是年內至少完成層面一,力爭完成層面二!币晃徽邔尤耸勘硎,大病醫保覆蓋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和新農合參合人員,資金也來源于這兩項基金,也就相當于已經完成了參保和籌資的階段,下一步方向就是實現由商業保險公司支付待遇。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即大病醫保)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制度性安排。
專家擔憂資金收支問題
“開展大病醫保的一個原則就是要確保新農合的保障水平不降低,而新農合基金一直是‘滿負荷’運行,那么在籌措大病醫保資金時只能看各地能力了!币晃粯I內人士表示:“各地籌資標準有所浮動,今年按照全國平均每人30元的標準開展,有錢的地方在這基礎上多出一點,但沒錢的地方可能一個人只有20元。同時,大病醫保的一次性支付風險很大,因此有必要提高大病保險的統籌層次。”
此外,醫療費用增長也給大病醫;鹬С鰩韷毫。201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有專家提出,適當提高籌資額是需要的,但提高籌資額很容易陷入籌資額增加-醫療費用上漲-收支缺口加大-再提高籌資額-費用再上漲這樣的惡性循環,而且會加重所有家庭的繳費負擔,不是可持續的運營模式。
此外,對患者方面的約束是大病醫保設計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進說:“一是希望減輕醫療負擔,另外又會鼓勵過度消費,這是大病醫保面臨的困境,還有待通過設計更為精細化的保險報銷規則緩解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