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是多少,北京醫療保險怎么報銷,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一直受到大家關注,本文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北京醫療保險的相關知識,住院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到80%,門診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普遍開展了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居民醫保還普遍開展了門診費用統籌。一起來看看北京醫療保險報銷的相關知識。
1、2020年北京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多少錢
北京市醫保局發布消息
從2020年1月1日起
北京市將城鄉居民醫保現行門診封頂線
從3000元/年調整到4000元/年
還有這些大變化你要知道
1、醫保門診封頂線提高至4000元/年
(1)從3000元/年調整到4000元/年
北京市醫保局發布:
從2020年起,北京將城鄉居民醫保現行門診封頂線從3000元/年調整到4000元/年!本次門診封頂線調整不增加2020年城鄉居民個人繳費。
另外,為方便城鄉居民就醫并引導合理就醫秩序,將各區醫院、區中醫院等區屬三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由75%提高到78%。
(2)北京醫保2020年將增加297種藥品
2020年1月1日起,北京市醫保將增加297種藥品,其中涉及癌癥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
北京市還對主要在門診使用、非處方藥等231種藥品,按國家規定對限定支付范圍進行了調整,限門診使用和定點藥店購藥時醫保基金予以支付。
2、“一老一小”個人繳費300元/年
(1)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均有提高
北京2020年城鄉居民醫保繳費啟動。此次調整城鄉居民醫保籌資結構,個人繳費標準和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同時調整,老年人、學生兒童、勞動年齡內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均有提高。
參保個人須按新的繳費標準在扣款賬戶中存有足額存款,確保能如時扣款完成參保繳費。
(2)老年人、學生兒童個人繳費增加120元
據了解,為保證本市城鄉居民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20年,人均財政補助增加1000元,老年人、學生兒童個人繳費增加120元,勞動年齡內居民個人繳費增加220元。
本市將通過持續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提升對居民醫保的運行保障力度。
3、門診首診范圍擴大區屬醫院提高報銷比例
市醫保局自2020年起,將持續優化居民醫保待遇政策:
在2019年將居民醫保住院封頂線提高到25萬元的基礎上,為鼓勵支持城鄉居民區內就醫,提高區屬三級醫院報銷比例,將各區醫院、區中醫院等區屬三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78%。
4、放開政策,擴大門診首診范圍
(1)需要先在基層首診才能轉診
按以往政策,城鄉居民中的老年人和勞動年齡內的參保人員,需要先在基層首診,才能轉診到選定的二三級醫療機構就診,否則不能享受醫保報銷。
(2)擴大門診首診范圍
自2020年1月1日起,本市將放開政策,擴大門診首診范圍,由原來的基層定點醫療機構首診擴展到區、鎮兩級政府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
這意味著只要參保人選擇了區屬三級及以下醫院作為個人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可直接到這些醫院就醫,享受醫保。這些醫療機構同時還可作為患者的首診醫院,如有需要,可轉診至其他大醫院。
5、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
(1)昂貴藥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統一后待遇水進一步提高:門診實際補償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住院實際補償比例提高了8個百分點,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用藥范圍進一步擴大,常見病、罕見病及一些癌癥昂貴藥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目前,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后參保人員達到390.8萬人,其中老年人110.5萬人,學生兒童221.8萬人,勞動年齡內居民58.5萬人。
(2)全體城鄉居民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2018年財政部門按照每人每年1430元對城鄉居民醫保給予補助,財政補助占總籌資額的88%。基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由2000家左右增加到3000家。
全體城鄉居民持卡就醫實時結算,農民就醫不再先墊付后報銷。當年,居民參保人員就診次數增加了553萬人次。
6、實現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和兜底保障
北京進一步加大財政對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難補助人員、城鄉低收入救助人員、特困供養人員、定期撫恤補助優撫對象、見義勇為人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棄嬰、退離居委會老積極分子、退養人員、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去世離休干部無工作配偶、低收入農戶、殘疾人員等13類困難人員,其個人繳費由財政全額補貼,個人不需繳費。
制度統一以來,財政已投入1.5億元保障了37萬困難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和兜底保障。
7、城鄉居民集中參保時間持續至明年2月底
2020年城鄉居民集中參保時間為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2月29日。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間辦理參保手續的參保人員,仍可從2020年1月1日起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參保手續辦理期間發生的符合醫保基金支付要求的醫療費用可申請手工報銷。
學校負責在校學生參保,老年人和無業居民可以在戶籍地社保所或長期居住地社保所參保。每月5日至20日,居民還可在社會保險網上申報臺自助繳費。
8、調整48項醫療服務價格
結合本市醫療服務實際,對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據悉,此次調整涉及48項醫療服務項目,包括口咽部異物取出術、肢體靜脈切開取栓術、全肺灌洗術等。
(1)價格規定為3279元的類別
調整中對項目內涵、除外內容、項目價格、醫保類別、工傷保險類別等皆給出了明確的規范。
像肢體靜脈切開取栓術,包括消毒鋪巾,切開皮膚,游離靜脈,靜脈肝素抗凝,阻斷并切開靜脈,擠壓肢體遠端或取栓導管取栓,沖洗、縫合靜脈,徹底止血后放置引流,關閉切口等在內,價格規定為3279元,屬于甲類醫保類別。
(2)價格規定為10元的類別
像動脈內高壓注射項目,價格規定為10元,包括將造影導管送至擬造影動脈部位,應用高壓注射泵進行動脈造影;導管尾端接壓力監測,測定動脈內壓力,必要時在特定部位取血進行血氣分析。
不含動脈造影、監護、影像學引導(DSA引導)也屬于甲類醫保類別。
(3)價格規定為3008元的類別
像顯微鏡下幕上淺部腫物切除術,價格規定為3008元,該項服務指膠質瘤、腦轉移瘤、膠質增生、腦膜瘤。
服務內容包括上頭架,消毒鋪巾,切皮,雙極止血,氣鉆或電鉆顱骨鉆孔,銑刀取下骨瓣,頭架附加,切開硬腦膜,顯微鏡下暴露并切除腫瘤,根據情況行超聲吸引、止血。必要時放置引流裝置、骨瓣復位、縫合、包扎。
不含神經導航、神經電生理監測、術中超聲監測、超聲吸引。
9、掛號可預約社會辦三級綜合醫院號源
患者可通過北京預約掛號統一臺,預約社會辦三級綜合醫院號源。
市衛健委日前發布《關于社會辦三級綜合醫院接入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臺的通知》。
北京醫院掛號:關注 北京大風車網 微信公眾號,在微信聊天對話框回復【掛號】可獲取北京預約掛號入口!
北京市衛健委要求社會辦三級綜合醫院:
(1)要實現全號段全號源開放預約,重點保證群眾需求量大的重點科室和科室預約號源投放;
(2)提供多種形式預約服務,包括統一臺電話預約和網絡預約服務,以及診間預約、現場預約和社區轉診預約等;
(3)門診首診實行按科室和職稱掛號,復診患者可由醫生通過復診預約實現點名掛號;
(4)醫院在預約掛號統一臺上提供的掛號服務可預約期限應達到3個月;
(5)強化實名制預約掛號和就診,在分診、就醫等環節核實患者實名身份;
(6)實行分時段預約,預約時段應精確在30分鐘內,合理分配上、下午出診醫師的號源,增加下午出診的醫師數量。
10、落實患者就診“一醫一患”要求
通過設置集中候診區和叫號系統、安排人員(包括醫務、保安、社工、志愿者等)引導、在診室加裝隔簾或屏風等措施,實現患者就診時“一醫一患”,加強患者隱私保護。
二級以上醫院要采取張貼醒目標識等多種措施,提示醫生和患者共同落實。
11、把“先診療后結算”擴展到三級醫院
北京市從2017年4月以來,連續32個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工作量增幅都快于二三級醫院的增幅。“下一步想把‘先診療后結算’的服務方式,擴展到三級醫院。”
此外,今年,本市建設五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明年將推動十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建設。預計到2021年或2022年,北京地區研究型病房建設將更成規模。
12、進一步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
各醫療機構尤其是三級醫院要加強對患者排隊情況的監測和應對工作,建立發現和應對機制,出現患者在門急診大廳集中排隊、且排隊較長(一般為每窗口15人以上)時,及時采取疏導窗口排隊人員到自助掛號繳費機、加開人工窗口和安裝叫號系統等措施,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
13、縮短無痛胃腸鏡、核磁等檢查項目預約周期
市區衛生健康委要向社會發布提供無痛胃腸鏡等檢查的醫療機構名單,加強健康科普宣傳,引導患者合理就診。
圖源攝圖網(ID:500914820)
無痛胃腸鏡、核磁等檢查項目預約周期超過3個月的醫療機構,要根據患者需求和本單位實際,合理調配人力,改善就診流程,提升服務能力,將患者預約等候時間壓縮1/3。
14、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精確到30分鐘
加強對患者就診提示,引導患者分時段就醫,縮短院內等候時間,引導有序就診。
15、拓展互聯網+服務
實現移動支付、檢驗檢查結果線上推送等,減少患者排隊和往返醫療機構次數。
16、逐步取消醫院內部自制就診卡
推進醫保卡、身份證等替代醫院自行發放的實體就診卡,實現患者就診“一卡通”,逐步取消醫院內部自制就診卡。有條件的醫院可積極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17、完善急診危重癥患者綠色通道管理
不斷提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中心”建設水。
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救治時間(D2B)控制在90分鐘以內,爭取達到75分鐘以內;急性腦卒中患者入院救治時間(DNT)控制在60分鐘以內,爭取達到45分鐘以內,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