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浙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在浙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浙江考生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的分數在552至552分,位次為99777至53756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浙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52至552區(qū)間才能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一、浙江考多少分能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1、2022年浙江考生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650名;
2、2021年浙江考生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8559名;
3、2020年浙江考生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756名;
4、2020年浙江考生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777名;
二、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在浙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561 | 93650 | 省政府 |
2、2021年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558 | 88559 | 省政府 |
3、2020年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594 | 53756 | 省政府 |
2020 | 浙江 | 綜合 | - | 2段 | 552 | 99777 | 省政府 |
預科生肯定能被錄取嗎
被預科錄取了,上大學的幾率理論上是100%,只要在未來一年預科班學習上不要掛科,基本上能轉入正常的大學本科學習。預科沒被錄取只能重新復讀。
攻讀預科就是為了進入理想大學,但預科學習也存在風險,如果學完預科后,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有可能不被學校錄取,更有可能導致升學失敗。所以建議大家在選擇預科之前一定要辨別仔細,三思而行。
哪些一本大學比較容易考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是*1960年確定的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家首批“985”和“211”重點建設的高校,實力與名氣不成比例,過了長江知名度嚴重不足。就是傳說中985的命211的分,專業(yè)合適的話報上就是撿到。
中國計量大學
中國計量大學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行業(yè)唯一的一所一本院校,是一所計量標準質量檢驗檢疫特色鮮明、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省屬普通高校。學校前身是1978年由國家計量總局創(chuàng)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中國計量學院,2017年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7年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現已成為在印刷與包裝、出版與傳播、設計與藝術三個領域具有明顯優(yōu)勢,國內唯一專門為出版?zhèn)髅饺a業(yè)鏈培養(yǎng)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譽為業(yè)界名校。
石河子大學
坐落于新疆石河子市的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高校之一,目前學校有經濟、法、教育、文、歷史、理、工、農、醫(yī)、管理、藝術等11大學科門類。或許是因為地處新疆過于偏遠的緣故,每年的報考人數有限,錄取分數線不高。石河子大學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一本大學里農學類專業(yè)排名靠前。。
煙臺大學
煙臺大學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單位,是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但學校在一本大學里知名度不高,甚至好多人不知道它是一本大學,導致報考人數少,在一本大學中每年的錄取分比較低的。
三、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最新介紹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毗鄰省政府,環(huán)境優(yōu)雅,交通便利,校園面積1388畝,擁有一個占地7萬多畝的實驗林場(湖南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校內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辦學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長沙成立的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親切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至廣州與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yè)大學)林學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學院。陶鑄同志親自為學校確定校址,勾畫藍圖,并題寫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學院與華南農學院合并,成立廣東農林學院。1974年,學校從廣州搬遷到湖南省溆浦縣并更名為湖南林學院。1978年學校恢復中南林學院校名,直屬原國家林業(yè)部管理。1981年學校遷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業(yè)學校和湖南林業(yè)技工學校并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轉為湖南省和原國家林業(yè)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農業(yè)機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辦學主體遷往長沙,實現了歷史性回歸。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與原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4個教學單位,現有79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一流專業(yè)12個、國家特色專業(yè)4個、省級一流專業(yè)26個。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16個,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特色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國家林草局重點(培育)學科5個、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6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1個,農業(yè)科學、工程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現有教職工233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66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百千萬人才、國家優(yōu)青等國家級人才16人,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林業(yè)和草原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芙蓉學者、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湖南智庫領軍人才等94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4人,國家重點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1個、省部級創(chuàng)新團隊15個、省研究生優(yōu)秀教學團隊16個。 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余人,其中:本、專科學生2.5余萬人,研究生4800余人。6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及地方輸送了21萬多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涌現出一大批優(yōu)秀校友,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擁有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建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64個。圖書館建筑面積4.12萬平方米,實體館藏總量240.2萬冊(件);各類數據庫總庫60個,電子期刊5.1萬種累計92萬冊,電子圖書累計206.5萬冊。 近年來,學校主持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項。“十三五”以來,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1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湖南光召科技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團隊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其他省部級科研獎勵40項;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600余項,年均到賬經費達1.1億,其中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和國家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優(yōu)秀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46項。獲授權專利747件,其中,國際、國家發(fā)明專利512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學校遴選的權威(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17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96部。學校主辦4種學術期刊。其中,《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刊,《經濟林研究》《家具與室內裝飾》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學校先后與25個國家(地區(qū))的98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科研合作、聯(lián)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師資進修培訓、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學生交換訪學、專業(yè)實踐及游學等多形式對外交流。與英國班戈大學聯(lián)合舉辦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班戈學院。學校成立了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班戈大學聯(lián)合研究中心,主導“一帶一路”熱帶干旱經濟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十三五”以來,學校累計共派出1181名各類學生赴國外(境外)交流學習,2021年學校國際學生共有112人,覆蓋博士、碩士、本科和訪學各層面,學歷生比例達到84%。 建校60余年來,學校秉承“求是求新、樹木樹人”的校訓和“包容、誠樸、堅毅、公允”的校風,櫛風沐雨,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立足新時代,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林興林為己任,貫徹學校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實施學校“三四五”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教育國際化水平,確保學校位列省屬高水平大學第一方陣,奮力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