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多少分能上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什么樣的大學?本文將奉上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投檔分數線位次排名,供考生參考閱讀。
一、2023年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在本省)
2023年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浙江各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詳細如下:
省份 | 批次 | 最低專業(組)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浙江 | 平行錄取一段 | 普通類 | 488 | 174777 | |
浙江 | 平行錄取二段 | 普通類 | 480 | 183328 | |
浙江 | 平行錄取二段 | 中外合作辦學 | 461 | 200919 |
二、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錄取分數線(在各省)
以下是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各省普通類常規批次錄取分數線信息,供考生參考
傳統高考地區
省份 | 批次 | 科類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四川 | 專科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35 | 96719 |
四川 | 專科批 | 理科 | 普通類 | 385 | 235353 |
廣西 | 專科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23 | 59151 |
廣西 | 專科批 | 理科 | 普通類 | 348 | 150559 |
安徽 | 專科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15 | 181412 |
安徽 | 專科批 | 文科 | 普通類 | 362 | 94536 |
江西 | 專科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08 | 15729 |
江西 | 專科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02 | 17542 |
新高考地區3+3模式省份
省份 | 批次 | 最低專業(組)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浙江 | 平行錄取一段 | 普通類 | 488 | 174777 | |
浙江 | 平行錄取二段 | 中外合作辦學 | 461 | 200919 |
新高考地區3+1+2模式省份
省份 | 批次 | 科類 | 最低專業(組)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福建 | 專科批 | 歷史類 | 8423(L999) | 普通類 | 419 | 32941 |
福建 | 專科批 | 物理類 | 8423(W999) | 普通類 | 410 | 115088 |
三、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什么檔次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校基本屬性 | |
創建時間 | 1965年 | |
院校性質 | 公辦 | |
院校類型 | 綜合 | |
率屬于 | 省政府 | |
是否是211 | 否 | |
是否是985 | 否 |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
本科/專科 | 專科 | |
省/市 | 浙江 溫州市 | |
碩士點 | ||
博士點 | ||
院校地址 | http://www.wzvtc.cn/ | |
招生電話 | 0577-86680020 | |
招生網址 | https://zs.wzvtc.cn/ |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 |
四、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現有國家“*”教學名師3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支,國家級教學團隊3支,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家,各類國家、省市人才超220人次,并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深入推進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改革,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7年超98%,留溫率超60%,畢業生培養質量、就業競爭力、薪酬水平等多項指標多年居浙江省高職院校第一。學校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是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創新創業典型示范高校、浙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創業者聯盟”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社團百強。學生近五年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挑戰杯”創業大賽金銀獎等國家級大賽獎項150余項,德國紅點獎等國際獎項60余項。 學校以扎根區域為特色的辦學實力業內都認同。牽頭成立浙南職教集團,牽頭成立的全國高職院校應用技術服務聯盟獲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牽頭成立的長三角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列入教育領域長三角公共服務重大平臺,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位列2021年中國高職院校改革活力指數科技創新榜第一名。設有國家、省、市、校四級研發平臺57個,其中獲批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家;校企共建省級企業研究院(中心)28家,企業研發中心153家,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連續四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排行榜第一,科技成果轉讓數居全國所有高校第61位(含普通本科高校),每年為企業解決難題600余項,近五年科研等社會服務總經費超2億元,服務企業50000余家,年培訓超30000人次。學校堅持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是全國首個運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高校和首個入駐省特色小鎮的高校、全國較早與縣域政府合作辦學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