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81至423分,位次為31364至1273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81至423區間才能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364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48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35名;
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315 | 31364 | 省政府 |
2022 | 寧夏 | 文科 | 專科 | 396 | 13248 | 省政府 |
2、2021年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284 | - | 省政府 |
2021 | 寧夏 | 文科 | 專科 | 397 | - | 省政府 |
3、2020年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專科 | 281 | - | 省政府 |
2020 | 寧夏 | 文科 | 專科 | 423 | 12735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填報有什么注意的
1、摸清平行志愿:退檔有風險,填報需謹慎
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平行志愿沒有風險,事實上,平行志愿填報最主要的風險應屬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
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規避平行志愿退檔風險,應避免填報專業志愿太高,盡量填寫服從調劑,否則容易退檔,還有一些不滿足學校的特殊規定,例如視力等身體條件沒達到學校標準,單科分數沒達到院校要求。
2、認真閱讀大學招生簡章:一定要認真研讀,它會告訴你每個專業的真諦
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讀招生簡章,詳細了解該校某一專業的內涵。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非常大。有些專業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差異。
3、冷靜選擇熱門專業:關注是必要的但請把目光放的更寬些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還有一個誤區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很難擠進熱門專業。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的同時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哪些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呼倫貝爾學院、河套學院、赤峰學院、畢節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安順學院;
昭通學院、隴東學院、河西學院、青海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寧夏理工學院、伊犁師范學院、喀什師范學院、右江民族醫學院、百色學院、欽州學院;
貴陽學院、凱里學院、銅仁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楚雄師范學院、曲靖師范學院、普洱學院、紅河學院、大理學院、昆明學院、保山學院、文山學院等。這些地區的院校錄取分數線相當要低一些,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填報。
三、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創始于1937年,2004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由原陜西省乾縣師范學校、彬縣師范學校、儀祉農業學校和咸陽市體育運動學校、衛生學校、技工學校等6所學校合并而成,是咸陽市人民政府直屬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為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和*“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0多名。 學院所在地灃西新城為周秦漢唐等13朝代古都,周朝大學——辟雍所在地。東臨灃河,南望秦嶺,西鄰西安交大創新港,北依渭河,西寶高速、福銀高速、西安地鐵1號線緊鄰學院。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北客站、西安大雁塔廣場、秦都高鐵站半小時車程。學院歷經8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厚德強能、育人惠民的校訓,求實創新、和諧奉獻的校風,精講多練、言傳身教的教風,勤學苦練、礪志成才的學風,艱苦創業、奮進圖強的咸陽職院精神,先后為社會培養了10萬多名技術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占地1300畝,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值1.5億元。校企合作共建院內實訓室、實訓基地237個、院外實訓基地211個,形成了理實一體、教練融合的實習實訓體系。學院儀祉圖書館館藏圖書148萬冊,中外文期刊資料1300多種,電子閱覽室有計算機400多臺,電子圖書40萬冊。學院信息化建設水平先進,建成以虛擬數據中心、智慧校園四大平臺為基礎、20多個業務系統為支撐的信息化教學、管理服務體系和覆蓋全院所有樓宇和公共區域的校園無線網絡,校園網出口帶寬5.2G。 學院圍繞西安咸陽區域產業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下設13個教學院部,開設涵蓋醫學、機械、電子、建筑、化工、財經、師范、農林等大類52個高職專業,其中護理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和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點,擁有國家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骨干專業3個,省級示范專業3個,省級一流專業2個、一流培育專業5個。省級在線精品課程4門,項目化課程50門。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1項,國家規劃教材1部,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學院堅持“人才強院”戰略,形成了過教學關—教壇新秀—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的培養機制,現有教職工1180人,其中在編教職工850名。在編教職工中,副教授以上職稱235名,博士、碩士研究生420名。有省級教學團隊1支,院級優秀教學團隊15支,全國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1名,省級高校教學名師5名,省級職教名師4名,市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院級科研創新團隊17個,省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4名,省市科技特派員12名,咸陽市“三五”人才24名。 學院教師立項省市級教科研項目90項、發表論文2989篇,主參編教材409部,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11項。學院依托院內科研資源,積極開展“立地式”科技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省級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省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省級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市級農村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市級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學院積極推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構建形成了“四合”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結合實際,凝練形成了醫護類專業的“三一制”、機電類專業的“三合”等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注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嚴格落實“雙證書”制度,學生職業資格證書平均獲取率94.7%,其中護士執業資格證獲取率達97.16%。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23個專業先后被教育部確定為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十三五”期間,學生獲得國省職業技能大賽獎304項,其中一等獎53項、二等獎109項、三等獎142項。 學院始終將就業工作視為生命線,堅持像嫁愛女一樣安置好每一位學生的就業理念,認真落實“一對(對口就業)、二高(高薪、高質就業)、三無(無毒、無害、無重體力勞動)、四心(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用人單位稱心、學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業不安置,管理不規范的企業不安置,效益不穩定的企業不安置,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不安置,不辦理社會綜合保障的企業不安置)”的就業標準,與全國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就業合作關系,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95%以上。2013年11月,學院被省教育廳評為2011-2013年度全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6月,學院《堅持學生至上 實施優質就業工程》被教育部列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實踐典型,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交流。 學院積極發展學徒制,先后與企業合作開設力神電池、揚農瑞泰、德善數控、海利爾藥業、博曼特工業、三安光電、廣電運通、龍圖科技、嘉海電梯等全額獎學金班和訂單班,企業資助學費1000多萬元, 受益學生2500多名。成立了中德諾浩汽車學院、中航聯盟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神州數碼信息安全學院,校企聯合培養汽車維修、電子通信、航空服務等高技能人才。與省市教育、人社、民政、農業、住建等部門聯合開展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年均完成各類培訓1.8萬多人次。與咸陽市中心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分別聯合開設教學班,實行“三一制”人才培養模式。與秦都職中等13個學校聯合培養五年制高職學生,培養學生6000多名,帶動中職學校煥發活力。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高校和組織開展交流合作,舉辦新羅大學韓國語教育學院中國西北分院、中韓國際合作班和“韓風華韻”中韓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先后選派130多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出國訪學研修,選送50多名學生赴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留學就業,接收韓國、也門、剛果等國家留學生20多名。 學院探索形成了“四化”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大力實施 “四大工程”,形成了“一訓三風一精神”的治學文化,培育形成了職業技能大賽月、校園文化藝術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誦讀大賽等校園文化品牌。學院創辦了《西北文學》期刊,成立了西北文學研究院,積極開展文學創作與研究。建成了中國景谷藝術館,成立了民族文化藝術學院,推進民族傳統文化技術傳承與創新。創辦了國學研究會,大力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先后邀請梁衡、賈平凹等著名作家、藝術家來院作報告。學院先后榮獲陜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6項。 學院的辦學成績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榮獲“中國食品安全示范單位”“省級平安校園”“省級文明校園”“全省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園林式單位”“全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省級綠色文明示范單位”“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等榮譽稱號。 (數據截止到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