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中國民俗傳說中有一個叫"夕"的怪獸,每年臘月三十日過來禍害百姓。
后來,老百姓便向略微笨拙的灶王爺求救。于是灶王爺上天搬救兵,請到了神農的孫子--"年"。
(1)、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都包括哪些及春節(jié)的由來
(2)、春節(jié)貼春聯的寓意是什么及春節(jié)貼春聯的習俗是什么
(3)、春節(jié)拜年習俗的來歷是什么 春節(jié)拜年與忌諱是什么
(4)、春節(jié)的來歷和傳統(tǒng)風俗都有哪些
(5)、銀行春節(jié)營銷活動方案優(yōu)秀范文推薦
(6)、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和傳統(tǒng)習俗解釋說明
(7)、春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一般都有什么
(8)、中國的春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9)、關于春節(jié)慰問短信要怎樣寫
(10)、春節(jié)領導慰問員工的短信
雖然"年"還很小,但是很勇敢,是個小英雄。"年"決定下凡人間,為民除害,他帶了兩樣法寶,一個是噴霹靂火花的竹筒,另外一個萬彩紅綾。
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怪獸"夕"果然來了。"年"拿著他的兩件寶貝與怪獸"夕"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終于除掉了怪獸"夕"。
后來,為了紀念,人們把臘月三十這天稱為"除夕";而為了紀念"除夕英雄",就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初一,就要歡歡喜喜"迎新年"。
而"年"用的那兩件降服怪物的寶貝,萬彩紅綾和霹靂竹筒就演化為了對聯和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