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今生故事
我們這一代人,初識二十四節氣,應該都是在民謠里吧,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成《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中國“二十四節氣”已于2017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并被世界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分別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節”有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氣”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節” 和“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
說到“二十四節氣”的今生故事,不得不提的還有剛剛舉辦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24”,對于2022年的中國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數字。2015年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
北京第24屆冬奧會開幕式時間為2月4日;
冬奧會開幕式上利用中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作為倒計時,而中國隊在當晚的21點24分出場。
北京第24屆冬奧會開幕式,讓我們永遠可以相信張藝謀導演的審美。倒計視頻中展現的“二十四節氣”里的中國,美輪美奐,驚艷世界。
首作倒計時的“二十四節氣”,從“雨水”開始到“立春”結束,將立春放在倒計時的結尾,有兩重意思,一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一個的節氣,二是開幕式當天也正是壬寅虎年的“立春”。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也將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為后人創造歷史,那我們的歷史是怎么來的呢?
02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特有的歷法。
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依據太陽也依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但古代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社會,農事要完全依照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因此被稱為“太陽歷”,也就是“二十四節氣”,用來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事活動。
太陽歷簡稱陽歷。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一年,一年365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分12個月。由于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冷暖氣溫不同,因此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通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于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把二十四節氣定于歷法。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
反映”二十四節氣“變化的民俗活動。
二月二龍抬頭:傳說這天是主管下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人們會在這一天前往寺廟祈福,期盼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另外這一天的理發店也一定是家家爆滿,因為在這天理發被稱為“剃龍頭”,預示著未來好運連連。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中秋節: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八月十五日。
重陽節: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
春節: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回由此開啟。而在現代社會,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1).二十四節氣驚蟄相關的故事及節氣的特點
二十四節氣驚蟄相關的故事在我國的南方的地區,特別是廣東一帶,祭白虎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一項重要的活動,在古時候生產力落后,人們對老虎是比較害怕和敬畏的。老虎兇殘,因此當地的人們認為可以辟邪,因而古書說:“畫虎于門,鬼不敢人。”同時老虎是食肉動物,經常會殘害家禽家畜和人。廣東人認為,蟄伏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后 開始覓食,這時候白虎也會從山中出來覓食,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驚蟄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黃紙做成...查看更多
(2).二十四節氣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1、氣溫回升快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期間,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回溫,而且是雨水增多。但這一時節,氣溫起伏較大,氣候變化多端,晝夜溫差比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2、病蟲多發“春雷響,萬物長”。農民們常常把驚蟄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民在春耕的時候,還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為溫暖的氣候條件,容易引起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3、雷響不斷驚蟄前后,大地回春,長江...查看更多
(3).二十四節氣描寫白露的古詩有哪些
1.《詠雁字二十四首?蒹葭白露早紛紛》明朝?唐時升蒹葭白露早紛紛,上下參差意象分。朔漠南來應累譯,衡陽北望盡同文。方思坐臥觀三日,又見紆回作五云。一一總成龍鳳質,可教容易換鵝群。2.《詠廿四氣詩?白露八月節》唐朝?元稹露?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毛。養羞因野鳥,?客訝蓬蒿。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3.《白露》明朝?顧?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于邁,載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薄言...查看更多
(4).二十四節氣白露節氣的具體習俗
白露傳統習俗1、吃鰻魚。這個節氣起,老蘇州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鰻鱺),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在甌江口外的洞頭島,照例要吃鮮鰻魚熬白蘿卜,鰻魚營養豐富,而白蘿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白露傳統習俗2、推燕車。在山東省郯城縣民間有“白露到,娃娃推著燕車跑”的傳統習俗,家家制作能發出悅耳聲響的小燕...查看更多
(5).二十四節氣白露的含義是什么 白露當天有哪些習俗
白露節氣的寓意是暑天的悶熱基本結束,天氣逐漸轉涼。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自然界中就會出現白色的露水了,這露水也是因為炎熱暑氣開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氣開始上升,空氣冷暖不均,霧氣出現凝結形成金...查看更多
(6).二十四節氣的簡單易學的順口溜
口訣一: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口訣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口訣三: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查看更多
(7).關于二十四節氣的順口溜和諺語
二十四節氣有2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順口溜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查看更多
(8).二十四節氣順口溜及節氣全稱
24節氣順口溜一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24節氣順口溜二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種...查看更多
(9).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節氣農諺順口溜有哪些
1.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2.上午耕到十一點,全部耢下才家轉。3.白露的花,溫低霜早就白搭。4.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5.養魚沒啥巧,餌足水質好。6.白露遍地金,處處要留心。7.耕得深,耙得勻,地里長出金和銀。8.白露身勿露,免得著涼與瀉肚。9.曬棗連陰天,很難不霉爛。10.白露節,棗紅截。11.窮豆秸,富谷?,再打幾遍還有糧。12.水地爭墑不爭時,旱地爭時不爭墑。13.白露見濕泥,一天長一皮...查看更多
(10).用來描寫二十四節氣白露的經典詩句集合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閏中秋是日白露節朝代:元朝|作者:張翥河漢云消溢素光,重開樽酒據繩床。嫦娥斟酒猶前夕,老子婆娑且醉鄉。風信兩番生綠桂,年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