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治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的分數在471至499分,位次為132837至3267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1至499區間才能上長治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長治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837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942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772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677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730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長治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12名;
二、長治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治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3283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6 | 32677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治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3 | 122942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7 | 32730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治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8 | 123772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99 | 33812 | 省政府 |
最低多少分能上本科大學
2022年多數省市本科分數線都在450分上下,部分省份設置省市分數線根據經濟差異和高考的報名比例甚至更低,2022年文理科分數線中間有將近50分的差距,2022年的文科錄取分數要比理科更高。
傳統高考省份二本錄取分數線預測都在400分-430分左右,高考人數較少的省份,二本錄取線較低,預計在380分左右,高考人數眾多的省份,想要上本科,預計需要450分左右。
新高考有14個省份,實施的是“3+3”模式和“3+1+2”模式,其中上?偡660分,海南總分900分,其它省份滿分都是750分?忌蟾判枰嫉450分以上,才有希望進入本科院校,但保險起見,考到500分以上報考本科希望更大。
哪些本科大學錄取分低
錄取分低的部分本科大學名單
學校名 | 學校所在地 | 城市 | 辦學性質 | 錄取分數 |
河北中醫學院 | 河北 | 石家莊 | 公立 | 435 |
廊坊師范學院 | 河北 | 廊坊 | 公立 | 435 |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 河北 | 秦皇島 | 公立 | 436 |
湖北醫藥學院 | 湖北 | 十堰 | 公立 | 438 |
新疆農業大學(較高收費) | 新疆 | 烏魯木齊 | 公立 | 439 |
贛南師范大學 | 江西 | 贛州 | 公立 | 439 |
衡水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衡水 | 公立 | 439 |
莆田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莆田 | 公立 | 440 |
巢湖學院(中外合作) | 安徽 | 合肥 | 公立 | 440 |
青海民族大學(中外合作) | 青海 | 西寧 | 公立 | 443 |
寶雞文理學院 | 陜西 | 寶雞 | 公立 | 443 |
廣西醫科大學 | 廣西 | 南寧 | 公立 | 443 |
錦州醫科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錦州 | 公立 | 443 |
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吉林 | 公立 | 445 |
渤海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錦州 | 公立 | 446 |
新疆藝術學院 | 新疆 | 烏魯木齊 | 公立 | 447 |
三明學院(較高收費) | 福建 | 三明 | 公立 | 447 |
嶺南師范學院 | 廣東 | 湛江 | 公立 | 448 |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長春 | 公立 | 449 |
衡水學院 | 河北 | 衡水 | 公立 | 449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 | 海南 | 三亞 | 公立 | 449 |
新疆農業大學 | 新疆 | 烏魯木齊 | 公立 | 449 |
昆明學院 | 云南 | 昆明 | 公立 | 449 |
湖南城市學院 | 湖南 | 益陽 | 公立 | 450 |
紅河學院 | 云南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公立 | 450 |
北部灣大學(中外合作) | 廣西 | 欽州 | 公立 | 451 |
西藏農牧學院 | 西藏 | 林芝 | 公立 | 451 |
遼寧科技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鞍山 | 公立 | 452 |
新疆農業大學(中外合作) | 新疆 | 烏魯木齊 | 公立 | 452 |
曲靖師范學院 | 云南 | 曲靖 | 公立 | 452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山東 | 濟南 | 公立 | 452 |
邯鄲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邯鄲 | 公立 | 453 |
山東工商學院(中外合作) | 山東 | 煙臺 | 公立 | 453 |
廣西藝術學院 | 廣西 | 南寧 | 公立 | 453 |
三、長治學院最新介紹
長治學院創建于1958年,前身是晉東南師范?茖W校。當時,作為晉東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師范院校,為上黨大地輸送了第一批自己培養的高等師資人才。2004年升格為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曾榮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薄吧轿魇∥拿餍@”“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平安校園”“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目前,學校正在著力建設“有區域代表性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 長治學院所在的山西省長治市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長期以來,學校扎根這片紅色土地,傳承弘揚太行精神,賡續紅色精神血脈,形成了“求真 求實 求善 求美”的校訓,培養出了“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等一大批扎根基層的杰出優秀人才。 目前,學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4000人,生源遍及全國20個。ㄗ灾螀^)。現有在編教職工766人,專任教師59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77人,其它副高級職稱人員1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2人,碩士學位教師532人。全國優秀教師、“三晉英才”、省級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和好老師50余人,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70余人受聘擔任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有14個教學系部,分別為中文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籌)、歷史與旅游管理系、法律與經濟學系、外語系、教育系、音樂舞蹈系、體育系、美術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計算機系;有41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經濟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管理學、醫學等十個學科門類。設有太行文化生態研究院、趙樹理研究所、彩塑壁畫研究所、合唱藝術研究所、絲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4個科研機構。 學校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課程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2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5個、“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1個,省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個,省級高等學;A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一流課程13個,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太行生態文化研究院)、“1331工程”協同創新中心、“1331工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31工程”青年創新團隊項目、“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培育)、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培育項目各1個。2017年以來,學校教師共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級基金項目196項;橫向課題97項。其中,2020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思政專項項目1項(全省僅獲批2項),2021年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輔導員專項項目1項(全省僅獲批3項),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1項(全省僅獲批2項) 學,F有教學實驗、實訓室201個,多媒體教室119個,舞蹈排練廳6個,專業琴房118個。學校建有標準化運動場、體育訓練館、多功能實驗劇場、帶終端顯示的數碼鋼琴教室。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資料122.9萬冊,電子圖書154萬余冊,中外文電子數據庫14個。為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工作,學校大力推進“三館”建設,其中動植物標本館收藏13000余份動物標本、10000余份植物標本;上黨文物陳列館藏有3200余件上黨地區的珍貴文物;校史館以1000余件圖片、實物和音像材料生動展現幾代長治學院人立足上黨大地,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與發展歷程。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辦學,與日本作陽大學、澳大利亞教育聯盟、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施坦尼勞斯分校等21所國外高校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派出師生共110余人次。邀請9名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高層外籍專家到我校進行學術講座和短期授課。 展望未來,學校將按照第三次黨代會部署的“1136”戰略,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應用型建設為主線,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格局,力爭早日建成有區域代表性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 【校長辦公室供稿,數據截至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