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的分數在346至491分,位次為20839至590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6至491區間才能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1、2022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839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426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16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26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09名;
二、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75 | 20839 | 市教委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59 | 6116 | 市教委 |
2、2021年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46 | - | 市教委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48 | 8326 | 市教委 |
3、2020年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400 | 18426 | 市教委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91 | 5909 | 市教委 |
高考成績和排名哪個重要
分數是排名的基礎,沒有好的分數,排名也不會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績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也不定能進入好的大學。
沒有什么比分數更重要的
對于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分數更重要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在取得可喜的理想成績之后才能去看排名。如果說成績是高考載體的話,排名只不過是佐證成績的形式而已。比如說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后,家長和考生首先查詢的是成績。如果成績好,才能想起查詢排名,否則查詢排名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分數是基礎,在分數的基礎上看排名
沒有一定的分數,達不到分數線不說,過不了提檔分數線,什么都是白扯。達到一定的分數后,就要看排名了。
說白了,還是分數的排名。所以,還是分數重要,分數才是命根子。沒有好分數,哪來的排名的資格。
二本線差多少分補錄
補錄,一直是分數在批次線附近考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整個填報志愿和錄取過程中,這些考生都在翹首期盼著補錄之神的降臨。可是關于補錄的問題,卻不是每個考生都知之甚詳,有些考生甚至分不清補錄和志愿征集之間的區別。下面,就為您詳細解讀一下高考補錄。
1.時間。補錄是在錄取結束,各院校開學后,部分錄取考生不能到校,放棄入學資格,此時,學校的招生計劃又出現空缺。此時,該高校會進行補錄。
2.投檔人條件。凡是未錄取考生,電子檔案狀態是未錄取的自由狀態,并且分數達到投檔線的考生,都可以參加補錄。但在招生院校把空缺的余額在當地招生部門統一組織下進行補錄過程中,那些電子檔案處于不自由狀態的學生,比如那些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這些考生因是被錄取狀態,不再有機會參與補錄時的填報志愿。當然,不管是征集志愿,還是補錄,都需要考生根據高校在當地招生部門發布的招生計劃,重新填報志愿,原志愿全部作廢。
補錄時高校提檔線會不會提高一般來說,征集志愿和補錄都是因為招生計劃沒有完成而進行的第二次錄取,所以,大多數都會降分,特別是因為分數不合適而導致沒完成招生任務的,更是會在一定范圍內降低分數。只是,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會降分。
一般征集志愿時,因上幾個批次未錄取考生都可自由填報,各院校提檔線反而會有所上升。你的分數,補錄的問題不大,你可以選擇你們當地的一些高校,成功的概率更大。
三、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最新介紹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原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是2001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開始招生,2003年被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2012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20年通過教育部專家組評審,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曾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品牌影響力獨立學院”,是重慶市首批民辦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坐落于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重慶,在合川區和銅梁區建有3個校區,在校學生超2萬人,教職工1千余人。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體,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教育學綜合發展的學科專業格局。設置12個二級學院,現有本科專業45個,專科專業4個,涉及7個學科門類、22個專業大類。其中應用經濟學為市級重點學科,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為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為市級一流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為市級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大數據與智能工程學院2021年獲批“重慶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 學校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獲“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培育單位”,藝術設計學院學生黨支部入選重慶市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學校立足重慶,面向數字經濟服務型產業和數字經濟應用型產業,瞄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對人才的需求,打造以“經濟學、管理學類專業為主體,英語、商務英語、日語、翻譯等專業為語言支撐,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統計學等專業為技術支持”的“一體兩翼”的學科專業格局,構建“商貿+語言+技術”的應用型對外經貿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開放意識強、技術應用能力強的跨境商貿和跨文化傳播人才。 學校歷來注重教學科研和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入選國家發改委重大建設項目庫,重慶現代數字經濟研究院為學校捐資成立的市級科研平臺。建有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市級眾創空間1個,擁有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等3個區級科技創新平臺。設有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試驗區,智能教育與智慧學習協同創新中心,網絡輿情大數據研究中心、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研究所、全媒體創意傳播研究中心、“智慧管理+”研究發展中心等12個校級科研機構。“互聯網+”時代下的雙創型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跨境數字經濟產學融合創新創業人才班教學研究、騰訊云大數據綜合實驗室建設等6個項目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基于涉外通關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三等獎,“‘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數字經濟產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5個項目獲重慶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立項。 學校積極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深化“產教城”融合發展。與合川區和銅梁區相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與騰訊云(北京)有限公司共建西南地區高校首家騰訊云實驗室;與北京星宏傳媒共建星宏影視融媒體產業學院;與北京中科文峰共建國家級智能經濟產教融合實踐基地;與保利(文旅)、愛奇藝(重慶)有限公司、歐文教育集團等知名企業開展學生帶薪實踐項目。與阿里巴巴、京東等130余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并簽訂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協議。 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凸顯對外特色,實行開放式辦學,與泰國、韓國、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的院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友好合作關系。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收留學生。常年聘請外籍教師在校任課和講學,開展師生留學游學訪學活動。學生赴國外帶薪實習項目發展成熟。 學校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5萬余人,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可。未來,學校將主動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著力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數據統計截止2021年10月15日)